創新最好從上游技術做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12 14:49:25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解決了一個技術問題,或者開發出了一個儀器,結果還沒上市場就過時了。這就說明技術的開發者可能沒有看得很遠,僅僅看到了眼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動手去做了,結果白費了自己的辛勞。
從我比較熟悉的分子診斷的角度考慮,如果你研發了一個核酸提取的技術,想把它用到臨床診斷上,是否就如想像的那么簡單呢?
研發者的原意當然是希望大家都用這個核酸提取的方法,不管什么標本,什么病的診斷,都適合。的確,市面上也有很多技術平臺可以做全自動的核酸提取,Qiagen,
Biomerieux, Roche, Life Technology, PSS等都有儀器。可是這些儀器早晚會被整合的儀器替代, 比如Cephied,
GenTura, iCubate等. 原因是這些新一代的技術把核酸提取和下游的擴增檢測技術整合到一起了。
當然,這樣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誰都不可能永遠看到十年以后的需求和市場趨勢。我的意思是大家在低頭做自己手邊事情的時候,不免多抬頭看看路,多聽聽大家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有哪些需求是我通過努力(今天)就可以完成的?哪些是今天的夢想,但很可能是明天的現實,更是明天的必須?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今天的撓頭事,明天根本就不是問題。
再拿標本處理來說事:如果分子診斷儀器足夠小,足夠快,足夠便宜,那么病人標本就不用被放到高鹽濃度的“運輸液”里送到參比實驗室,而可以就近在病人身邊馬上做實驗。于是核酸提取就簡單了。因為核酸提取有許多時候是把“運輸液”里面的鹽去掉。而運輸液里面的鹽是為了保護核酸的。如果不用運輸,核酸就不需要保護,可能連提取都不用,直接加熱破解細胞就可以了。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下游的技術難題,被上游的技術革新全部化解了,連問題本身都可能不存在了!我們做技術研發的,就要多一個心眼,不能總是想著眼前的困難。也許眼前的困難早已經被別人解決了。
能從上游入手,解決一系列的“下游”問題,當然是上策。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斷什么是上游技術,什么是下游技術。這也不難:可以從需求著手。
“我想吃雞”可以是一個需求。那你是從買雞著手?殺雞著手?還是從養雞著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也就有不同的問題。有人的問題是“我如何養雞?”,有人的問題是“到那里去買雞?”,當然也有人問“到那里去吃雞”?還有更上游的問題:“到那里去吃辣子雞?”
你的需求,就是你問的問題。能研發上游技術的人,一定是能問一連串問題的人,能順藤摸瓜的人。如果你沒有養成問問題的習慣,你就只能看到你眼前的事,也就沒有機會參與上游創新了。
還是那句老話:“創新者提問;山寨者求解”。
今天,你提問了嗎?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