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各位拜年啦!
一、事由
有人問我:“周老師,根據你的體會,分析化學難點在哪里?”
我說,無機分析與有機分析(農藥殘留分析)相比,無機分析難度大,因為需要發揮分析化學工作者的才智;農藥殘留分析(例如:液質分析),都是高性能的液質儀器的性能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分析化學工作者幾乎無法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僅是儀器操作者而已。
接著問我:“無機分析/元素周期表分析,哪個元素的分析化學最難?哪個元素大家最感興趣進行研究?”
我說,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除惰性氣體外,分析化學最難的剛好是元素周期表開頭及最后1號元素氫和第92號元素鈾(天然放射性元素)。92號以后的元素大多是人工放射性元素了。最感興趣研究的是15種稀土元素。
也就是說,元素周期表分析話化學的難點在周期表的兩頭。
二、氫/1號元素
難題:<鈾礦石硫酸浸出液中(剩余/游離)硫酸的測定>。
A,意義:直接影響鈾水冶工藝的酸耗/鈾粗產品成本。核工業部鈾水冶局(代號:二機部十二局)1958年開始的攻關課題。
B,1972年由周錦帆(當時31歲)攻克~(文獻原創)。論文收集在核工業部十二局出版的<鈾水冶分析化學>。
C,你也可以試一下,那塊石頭研細后,加50毫升1mol/L H2SO4浸泡過夜,第2天分析清液中氫離子濃度。
三、鈾/92號元素
難題:<六克鈾中超微量釓、釤、銪和鏑的光譜分析>。
A,意義:釓、釤、銪和鏑的中子吸收截面極高,其量超標,原子彈不能爆炸。核工業部(二機部)上世紀六十年代攻關課題(邀請二機部以外單位參加,包括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副校長滕藤參加攻關)。
B,1970年由周錦帆(當時29歲)攻克~<超負載小型陽離子交換分離-(電弧激發)光譜法測定(文獻原創)。論文發表在<分析化學>。
說明:與我同時在我們分析室研究<鈾中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的還有:
以劉瓊端(1956年四川大學畢業)和康惟道(1962年北京大學畢業)為首的特別組成的<稀土分析研究組>,他們采用TBP(磷酸三丁酯)多步萃取分離基體鈾的方法。
以樊子儀(1962年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為首的<大型陰離子交換分離-光譜法測定鈾中稀土元素>。
以孟憲厚(1963年北大化學系畢業)和黃達峰(1963年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的質譜法測定鈾中稀土元素。
四、稀土元素/57-71號元素
剛好我參加工作后的十年(1963-1973年),蘇聯分析化學家出版了一套以元素為單位的分析化學叢書,都是深棕色精裝本,我們五所圖書館都買了。
沒有氫的分析叢書,可能是沒什么可寫。
沒有鈾的分析叢書,可能是出于保密。
但<稀土元素>這本書最厚,內容最豐富,因為文獻最多。
稀土元素由於本身含有15中稀土元素,且化學性質及經濟/戰略價值有差異,加上在天然物質中含量稀少(又不是極為稀少),所以,引起全世界數以百計的分析化學工作者的強烈興趣。給我的印象是,他們都希望自己在稀土的分析上顯一下自己身手、測試一下自己的分析化學能力。如同百米比賽,都想參加一下,看看自己能跑多快/能不能拿到名次!這就造成<巖石中15種稀土元素的光譜分析>這篇論文題目,至今在Anal.Abstr.,上有數千條文摘。而且這種文摘至今歷時數十年經久不衰!
我用小型陽離子交換柱和萃淋樹脂分離不同分析對象中的稀土,具體來說,研究了如下分析對象:
1,鈾;
2,巖石;
3,硅酸鹽型鈾礦石、獨居石(含鈾及釷豐富);
4,鋼;
5,反應堆用鋁及鋁合金材料。
方法均為原創,達到了高的學術水平和實用水平(見文獻)。其中<反應堆用鋁及鋁合金中釓、釤、銪和鏑的光譜分析>是核工業部與冶金部1971年的聯合攻關項目。核工業部的<會議紀要>上寫明,“采用北京五所周錦帆同志的方法”。
你要考驗一下自己分析化學的基本功,很簡單:可隨便找一塊石頭,粉碎后用光譜法測一下其中的15種稀土元素,即知自己水平。
順便說,一個分析化學工作者,一輩子沒有分析/研究過稀土元素,那么對他來說,稍有遺憾。
五、元素周期表中的陰離子分析
陰離子分析也很重要。由于陰離子原則上不能用光譜法來測定,所以,解決陰離子分析的難題也能顯示你的分析化學學術水平。
核工業部鈾工廠的初產品就是重鈾酸銨,俗稱(鈾)濃縮物。由于鈾的水冶過程主要用硫酸作為酸浸劑,所以初產品重鈾酸銨中的硫酸根量(越少越好)成為產品的主要質量指標。原來鈾工廠采用硫酸銀重量法,分析一批樣品要2天。后來我用小型活性氧化鋁柱選擇性樣品中硫酸根,再用鉛離子選擇電極為指示電極,以硝酸鉛為滴定劑進行電位滴定,可2小時分析一批樣品,精密度為±2%。
除了鈾中硫酸根的分析以外,我還研究了以下陰離子(均為原創):
A. 硫酸根:海水中,廢水中……
B. 連四硫酸鹽:鈾水冶溶液中,原創~首創了“液模型(PVC型)連四硫酸鹽離子選擇性電極”,成果獲<核工業部科技成果獎>,并發表在<核工業科技通報>上。
C. 氟:含高鋁的鈾礦石硫酸浸出液中,原創~解決了鋁與氟互為絡合劑的高度難點,用小型陽離子交換柱使鋁與(AlFn)(3-n)+ 的有效分離,從而可用氟離子選擇性電極測定。論文發表在<化學傳感器>上。
D. 高氯酸根:鈾礦石硫酸浸出液中高氯酸根(強氧化劑)的測定,發表在<鈾水冶>上。
E. 硼:鈾化合物中,海水中。均原創,后者發表在<海洋與湖沼>上。
F. 檸檬酸與檸檬酸根的分別測定:發酵溶液中,原創并發表。
六、討論
A. 建議:關注/統計自己研究了元素周期表中多少個元素的原創分析化學。
B. 您也可以撰寫短文,認為某元素的分析化學是最困難的。
C. 在今天,你能想象會出現:”同一個<鈾中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會有4個以上研究組同時研究嗎?”你能想象當時“力爭上游”的勁頭嗎?
七、我尊敬兩個人
A. 孟憲厚。1986年核工業部五所評審高級工程師時,以驕傲聞名的核工業部北京五所分析化學研究室放射化學組孟憲厚(我國無機質譜元老之一)在五所圖書館當面對我說:“周錦帆,我在100人的(分析)室里只佩服你一個人。”
這讓我極為意外!
這讓我這輩子從此對任何事情不再計較!
為什么他佩服我?我估計原因之一,是后來他研究用無機質譜法測定鈾中釓、釤、銪和鏑。 他也面臨不得不分離,他文獻調研后,發現不得不用我原創的小型陽離子交換分離,因為即使質譜法分析靈敏度高,取樣量不必取樣6.0克,只需0.10克,但比較了國外文獻各種稀土與鈾基體的分離方法,我的離子交換方法最好!
孟憲厚(1963年北大化學系畢業)作為課題組長,“命令”他部下黃達峰(1963年復旦化學系畢業,與我是摯友)向我要(借)陽離子交換樹脂及小型離子交換(玻璃柱,我設計的)。孟認為我是肯定不會借的/留一手!沒想到我立即答應!
我認為,驕傲的孟憲厚是驗證我的原創“超負載小型陽離子交換分離”的最佳人選!
他的“小型陽離子交換分離-質譜法測定鈾中稀土元素”后來也發表了。
我估計原因之二,是他知道是我攻克了上述的氫離子(俗稱,酸度)分析。
B. 核工業部401所分析室光譜組也值得令人尊敬。核工業部401所,即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現原子能研究院)。他們后來要分析六氟化鈾中的稀土元素。六氟化鈾是氣體,從而可采用“氣體擴散”法分離鈾235與鈾238。他們也采用我的超負載小型陽離子交換法分離鈾中的稀土元素。我尊敬他們的原因是:他們在<分析化學>發表時注明分離方法引用我的方法(請查<中國知網>)。
八,我75歲了,至今提出了哪些看法向網友請教?
我還有一周(新年年初三)到75周歲,至今提出了哪些看法?
我1941年農歷初三生,還有一周75周歲。回顧75歲了,曾提出如下看法,敬請指教。
1,首次提出“解決實際分析問題,是分析化學硬道理”。
2,首次將分析化學工作者分成三類,并請各就各位:
A,知識傳播。將從A得到的知識傳給B,本人不產生新知識。
B,建立分析方法。方法是有顯著原創因素的,并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C,儀器制造與銷售。他們為提高分析化學總體水平作出了實在貢樣
3,首次指出,元素周期表分析化學:
A,最難分析的是第1號元氫和第92號元素鈾。
B,世界分析化學工作者研究得最多/發表論文最多的元素是稀土元素。
4,首次提出建議:一輩子要建立一個有價值的分析方法。到了年老了,你會感到幸福的。
5,首次提出,不了解國外文獻,不可能作出高水平的分析化學成果。
6,首次提出,不掌握離子交換分離技術,不可能解決疑難譜分析。
祝各位新年幸福!
周錦帆2016-2-4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