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純堿生產主要分為氨堿法和聯堿法,但不論是氨堿法純堿還是聯堿法純堿,都是耗能型產品。2003年聯堿能耗平均為310千克/噸,2013年平均為206 千克/噸,10年間聯堿能耗下降了33.5%,可見聯堿工藝的技術進步是巨大的,而不冷碳化工藝的開發和應用就是其中一個典型范例。...
其中,離子膜法液堿(45%)《燒堿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國家標準為600千克標煤/噸,省標準為560千克標煤/噸;離子膜法燒堿噸產品電耗2490千瓦時,省標準為2400千瓦時。 據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節能處處長張占祥介紹,作為國家約束性指標,山西省已實現了全省“十一五”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22%的節能目標,實現節能量約4000萬噸標準煤,為全國節能目標的順利實現作出了突出貢獻。...
氨堿法是用石灰乳分解氯化銨回收氨,由此產生大量氯化鈣廢液;聯堿法采取鹽析冷析從母液回收氯化銨,氯化銨作為產品出售,雖消除了氯化鈣廢液及其污染,但聯產的氯化銨與純堿產出比高達1∶1,氯化銨過剩,市場前景黯淡。 “我們的思路就是不用石灰乳,直接分解氯化銨回收氨并得到氯化氫。對于氨堿法來說,不用石灰乳也就不會產生氯化鈣廢液;對于聯堿法而言,也就沒有氯化銨過剩問題。”...
而如果將諸多影響因素綜合加以考量,那么結論就是,氯化銨市場前景更加堪憂。 第一大因素是被動擴能。氯化銨被動擴能主要源于聯堿法純堿。按目前生產工藝,氯化銨與純堿的產出比高達1:1,就是每生產1噸純堿,要同時聯產1噸氯化銨。這是不容生產企業選擇的,要選擇聯堿法純堿就得聯產氯化銨。當前國內純堿總產能已超過3500萬噸以上,聯堿法純堿幾近半壁江山。...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