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尾魚苗放流 日前,上海在松江區石湖蕩“浦江之首”水域,將40余萬尾魚苗放流黃浦江,旨在改善黃浦江生物群落結構,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黃浦江上游水域是上海市重點水源保護區,也曾是水生生物資源比較豐富的水域。但工業、航運、涉水工程等水域綜合利用,給上游水域生態環境造成不小壓力。近年來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以魚養水,以水養魚”的增殖放流刻不容緩。 ...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在貴州省赤水市赤水河冬泳基地開展增殖放流。本次放流活動中,水生生物專家、遵義市和赤水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民眾代表向赤水河放流珍稀特有胭脂魚2000尾、巖原鯉5000尾。 ...
根據國務院2006年發布的《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到2010年,初步緩解水域生態環境惡化、漁業資源衰退、瀕危物種數目增加的趨勢,到本世紀中葉,實現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水域生態環境優美的目標。如此看來,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已是非常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人工增殖放流是保護中華鱘的重要措施之一,即向長江投入仔魚、稚魚、幼魚、亞成體、成體中華鱘,以恢復或增加中華鱘種群。但是,從1983年到2018年,中華鱘人工增殖放流持續了36年,中華鱘自然種群資源卻一直在衰退。 危起偉認為,中華鱘人工增殖放流成效甚微的一個關鍵原因,在于放流數量嚴重不足。“放流水生動物和放歸陸生動物不是一個概念。把老虎放歸自然,10只就算多了,但把魚放流,魚的自然死亡率是很高的。...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