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技術對光通訊光源的線寬及線寬穩定性及振幅和位相噪聲、調制器的性能、各種無源器件對光信號的復響應、以及光纖傳輸過程中的色散、啁啾、偏振控制等都提出了非常精細的要求,對這些量的精密測量也成為超高速光通訊器件、設備、網絡不可或缺的手段。現實的光通訊網絡,無論多么先進、復雜的理論和技術,最終都要靠具體的激光器、光纖、光器件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連的生產工藝來實現。...
該規范名詞內容包括:基礎光學,非線性光學與量子光學,微納光學與近場光學,發光學,色度學,光學材料,光學薄膜,光纖光學與導波光學,光無源器件,光源,光有源器件,光電檢測與光學傳感器,一般光學系統與光學設計,成像技術,影像技術,顯示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光學儀器Ⅰ:基本結構與光參數檢測,光學儀器Ⅱ:其他物理量檢測,顯微鏡與望遠鏡,光學遙感技術,光通信技術,光全息與光存儲技術,光學導航技術,紅外技術,激光加工技術...
圖 透鏡耦合的幾種方式1.2對準技術 對準技術一般分為“有源對準”(active alignment)和“無源對準”(passive alignment)。在有源對準技術中,激光器或者探測器通過外加偏壓或電流使器件處于工作狀態下進行光軸等的對準。對于無源對準,有源光器件不需要工作,而是通過某些標記來進行對準。...
這些技術所涉及的光源、調制器、無源器件、探測器、傳輸網絡,無一不需要對光頻譜、位相、啁啾、偏振、時域振幅等物理量及其變化和噪聲作完整、準確、精細的測量。...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