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信部在下一代互聯網及IPV6地址方面有怎樣部署和考慮,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表示,向下一代互聯網過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核心網絡,用戶的接入設備、終端、應用、網站、軟件等各個環節的同步建設和改造遷移,需要產業鏈的協同配合,因此必須加強統籌引導。《國務院關于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已將下一代互聯網作為重要領域和方向之一。...
IPv4地址為32位編碼,可產生40多億個IP地址。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IPv4的全球互聯網面臨著網絡地址消耗殆盡、服務質量難保證等問題。直到IPv6的出現,地址量達到2的128次方,其海量規模也被形容為“讓地球上每顆沙粒都有一個IP地址”。“當前,全球加速從IPv4向IPv6過渡,到今年6月底,全球IPv6的活躍用戶數占網民數的比重已經超過31%。”...
IPv4是IP的第一個版本,隨著IPv4地址的枯竭,IPv6又被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選作下一代互聯網的國際標準,成為IPv4的“繼任者”。 相比于IPv4和IPv6,IPv9雖然問世近20年,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仍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
1985年,國際互聯網上聯機的主機臺數為2000臺,這導致了IPv4地址體系設計的保守安排,以致地址的有限性近年來一直困擾互聯網的發展。 IPv4使用的是32位地址,可以運行在各種的底層網絡中,理論上可以編址1600萬個網絡、擁有4,294,967,296(=232)個地址、運行40億臺主機。但是,由于互聯網采用了A、B、C三類編址方式,可用的網絡地址大打折扣。...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