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桿菌作為眾所周知的壞死性腸炎的罪魁禍首,可導致一系列的病變,包括亞臨床感染、輕度腸道點狀壞死、腹瀉、肝臟疾病以及典型的急性壞死性腸炎...
在曾經,從80年代后期以來,在祁連縣野牛溝鄉夏秋季牧場放牧的牦牛群中,流行著一種以消化道廣泛出血并呈現急性死亡為特征的疾病。經細菌培養分離出了致病力較強的A型魏氏梭菌,從部分病料中分離出毒力很強的溶血梭菌,確定該地區多年來牦牛流行的疾病系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腸毒血癥和溶血梭菌引起的溶血梭菌病。通過4...
他的資料是產氣莢膜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又名魏氏桿菌(cl,welchii)為厭氧革蘭氏染色陽性粗大芽胞桿菌,常單獨、成雙或短鏈狀排列,芽胞常位于次極端;在體內形成莢膜,無鞭毛,不活動。芽胞體外抵抗力極強,能在110℃存活1~4小時,能分泌強烈的外毒素,依毒素性質...
輕度和亞臨床感染較為廣泛,且發生率在增加。此外,人們逐漸認識到細菌性腸炎較少由于病原生物本身入侵造成,而更多是由于腸道環境改變而引起的菌群改變所致。這種腸道菌群的轉變被稱為菌落失調癥。因此,維持腸道內良好的微生物生態系統是預防疾病...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頁面更新時間: 2024-09-14 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