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有可能發生化學性灼傷及經皮膚粘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點或車間,應根據可能產生或存 在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特點,在工作地點就近設置現場應急處理設施。...
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880例(其中噪聲聾825例),職業性傳染病427例(其中布魯氏菌病376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143例(其中中暑87例,手臂振動病36例),職業性皮膚病109例(其中接觸性皮炎63例),職業性眼病55例(其中化學性眼部灼傷32例),其他職業病18例(其中金屬煙熱13例,滑囊炎5例)。...
7、致職業性眼病:在我國法定職業病中的“化學性眼部灼傷”、“職業性白內障”等是由危險化學品所引起。8、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在我國法定的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有“鉻鼻病”、“牙酸蝕病”是由危險化學品所導致。9、致其他職業病:在我國法定的其他職業病中,如“金屬煙熱”、“職業性哮喘”和“職業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等是由危險化學品所導致。...
醫用電子加速器放射衛生防護標準274GB 16370-1996職業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275GB 16371-1996職業性化學性皮膚灼傷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276GB 16372-1996職業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殺蟲劑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277GB 16373-1996職業性急性甲醇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278GB 16374-1996職業性化學性眼灼傷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279GB 16375...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