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生79’大豆新品種的育成,不但實現了黑龍江省審定大豆品種脂肪含量新的突破,而且為大豆高油育種提供了新的思路,豐富了種植業結構調整背景下的大豆品種資源。”劉寶輝說。...
東北地理所從80年代末開始從事大豆育種研究,一直致力于培育集優質、高產、多抗、適應性廣等優良性狀為一體的具有該所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豆新品種。進入知識創新工程后,重新確立了新的大豆育種目標:以高產為基礎,抗病為保障,優質為方向,選育適應性強的大豆新品種。發展大豆生理生態育種、培育雙高大豆新品系成為東北地理所大豆生理生態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學科方向。 ...
普渡大學研究人員最近鑒定了大豆基因組中的兩個新基因,這兩個基因對導致大豆疫霉根腐病和莖腐病的土傳病菌具有高抗性。由Ma Jianxin和Teresa Hughes領導的科學團隊的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培育更具大豆疫霉菌抗性的大豆新品種。普渡大學的此項研究已在《理論與應用遺傳學》在線發表,并將發表于雜志9月份的印刷版。 大豆種質中具有天然抗性基因表達的蛋白,對大豆疫霉菌具有抗性。...
他帶領的團隊在2010年率先完成了31個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測序;隨后在2014年首次成功利用基因測序方法,獲得野生大豆耐鹽基因,并成功應用產生新大豆耐逆品種。 在最新研究中,團隊針對野生大豆W05,應用多種最新測序方法產生大量數據,最終組裝得到染色體級別的參考基因組。 “野生大豆基因組組合可在比較基因組和進化研究中幫助尋找重要基因,最終幫助改良栽培大豆性狀,并研發出高產、優質、耐逆大豆。”...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