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本實踐涵蓋了幾個實驗室測試程序,用于評估金屬安全殼材料在類似于太陽能加熱和冷卻系統中可能發生的條件下的腐蝕性能。所有測試結果僅與作為金屬/流體對的一部分的金屬密封材料的性能相關。這些實驗室測試程序的性能本身并不一定構成接受或拒絕太陽能加熱和冷卻系統中特定金屬/流體對的充分基礎,無論是在一般情況下還是在特定設計中。這種做法并不旨在排除其他篩選測試的使用,特別是當這些測試旨在更接近地模擬現場使用條件時。 1.2 本實踐描述了幾種測試的設備和程序,其中任何一項或多項可用于評估金屬/流體對中金屬密封材料的劣化。這些程序旨在允許模擬、加熱和冷卻系統,包括(1)運行全流,(2)停滯滿,(3)停滯部分填充,以及(4)停滯空。應特別注意正確反映系統是否對大氣開放或封閉。 1.3 本實踐涵蓋以下六項測試: 實踐 A 大氣壓下的基本浸沒測試 實踐 B 大氣壓下的隔熱表面測試 實踐 C 高壓測試 實踐 D 重復浸干測試在大氣壓下練習 EC 縫隙測試在大氣壓下練習 FTube 回路測試在大氣壓下 1.4 練習 A 涉及當金屬和流體處于相同溫度且沒有從一者到另一者之間的熱傳遞時金屬和流體的相互作用。它被認為對于管道、泵、儲罐等有用,但對于集熱板而言其重要性較小。實踐 B 和 F 涉及當熱量從金屬傳遞到傳熱流體時金屬的劣化。這些做法尤其適用于集熱器面板。實踐 C 允許進行各種測試,但對于經歷高溫或與大氣封閉的系統特別有用。實踐 D 和 E 評估可能與特定金屬/流體對以及系統和組件的特定設計相關的特定腐蝕問題。 1.5 本標準并不旨在解決與其使用相關的所有安全問題(如果有)。本標準的使用者有責任在使用前建立適當的安全和健康實踐并確定監管限制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