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層面上看,技術層次多數情況下針對的是 VOCs 的末端排放,對于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行業可選擇不同的技術來達到排放的要求。在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技術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不同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控制的技術指南,完善主流技術的工程技術規范。 ...
去年9月,環保部、發改委、能源局等6部委再度聯合下發《“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這也是首個專門明確VOCs治理重點的指南。? 此外,國家已發布的42項固定源排放標準中,有14項涉及VOCs控制,涵蓋石油煉制、汽油運輸、焦化等領域。? 地方層面,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先后出臺了30多項與VOCs治理相關的標準或技術法規。其中,北上廣等地的相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
目前,我國已在有毒有害新污染物監測分析、風險評估、排放源溯源、污染物有效去除技術研發與評價等方面開展工作,建立了“篩—評—控”逐級識別與分類管理的新污染物治理體系,形成了《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方法框架性指南(試行)》等系列標準、技術規范,有效支撐了新污染物的治理工作。 為支持《清單》施行,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和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啟動了新污染物調查試點工作。...
臭氧超標是光化學污染出現的特征,其原因是石化等企業的VOC(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在強烈陽光下發生光化學反應。 “光化學反應最終產物是臭氧和PM2.5,可以說VOC問題不解決,珠三角的空氣質量就無法明顯改善。”在近日廣東紀念世界環境日廣場活動上,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省大氣環境首席專家鐘流舉指出。 針對近年珠三角光化學污染仍時有發生的情況。...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