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ASTM E2455-05
    用淡水貽貝進行實驗室毒性試驗的標準指南

    Standard Guide for Conducting Laboratory Toxicity Tests with Freshwater Mussels


    標準號
    ASTM E2455-05
    發布
    2005年
    發布單位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
    替代標準
    ASTM E2455-06
    當前最新
    ASTM E2455-22
     
     
    適用范圍
    1.1 本標準指南描述了在淡水貽貝生命早期階段進行實驗室毒性試驗的方法,這些淡水貽貝包括僅接觸水的球狀貽貝和幼年貽貝()。該標準的未來修訂可能會描述使用(1)成年淡水貽貝和(2)使用淡水貽貝不同生命階段的受污染沉積物進行毒性測試的方法。
    1.2 許多因素被認為可能導致北美淡水貽貝數量下降。在北美近 300 個淡水貽貝類群中,70 個物種 (23%) 被列為瀕危或受威脅,另外 40 個物種 (14%) 可能被列入候選名單(Williams 等,1993 年 ();Neves,1997 年,2004 年 ( , ))。棲息地的改變、外來物種的引入、過度利用、疾病、捕食和污染被認為是美國許多地區的因果因素(Neves et al 1997)()。在過去的十年中,已有超過 75 項已發表的研究評估了污染物在淡水貽貝數量下降中的作用(Kernaghan 等人,2005 年)()。在這些研究中,與許多其他無脊椎動物、魚類或兩棲動物中最敏感的物種相比,幾種物種的貽貝的早期生命階段對水中暴露的某些金屬和氨高度敏感,這些物種通常用于建立美國環境保護局水質標準(WQC;Augspurger 等人 2003 ()、Keller 等人 2005 ()、Kernaghan 等人 2005 ();USGS (2005a,b) (, ) 部分)。重要的是,這些先前研究的結果表明,為保護水生生物而建立的個別化學品的 WQC 可能無法充分保護淡水貽貝的敏感階段。
    1.3 淡水貽貝生活史概述 1.3.1 淡水貽貝是屬于貽貝科的雙殼軟體動物Unionidae 或 Margaritiferidae(第 部分)。成蟲是久坐的動物,一生部分或完全在溪流、河流或湖泊的底部挖洞。成年貽貝是濾食動物,利用鰓去除水柱中的懸浮顆粒。微觀的幼魚階段在生命的前幾個月在某種程度上使用腳(踏板)進食,以沉積物孔隙水中的沉積物質為食,包括細菌、藻類和碎屑。淡水貽貝有一種不尋常且復雜的繁殖模式,其中包括在魚類或其他稱為球基蟲(glochidia)的宿主生物體上短暫的、強制性的寄生階段。
    1.3.2 成熟的鉤體成功轉移到合適的宿主是大多數淡水貽貝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關鍵事件。一旦鉤子從雌性體內釋放出來,鉤子就需要附著在適當的魚宿主的鰓或鰭上并形成包囊以完成發育。雖然鉤子在雌性貽貝育雛期間可以存活數月,但鉤子在釋放后通常只能存活幾天,除非鉤子到達相容的宿主。宿主上的包囊是由于宿主組織的過度生長而發生的。幼年貽貝在魚宿主體內的變態會在幾天或幾周內發生,具體取決于物種和溫度。不同貽貝的寄主魚特異性各不相同。雖然某些貽貝物種似乎需要單一宿主生物,但其他物種可以在多種宿主魚上將其鉤體轉化為幼年貽貝。在適當的宿主侵染后,鉤毛蟲轉變為微小的幼蟲并排出(脫落)并定居在合適的棲息地中生存。蚌類向幼體的轉變導致了作為底棲生物自我維持生存所必需的內臟器官的發育。
    1.3.3 新放生的幼體貽貝的生活方式不同......

    ASTM E2455-05相似標準


    推薦


    誰引用了ASTM E2455-05 更多引用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