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技術的發展歷程激光雷達技術最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主要用于氣象研究中云的測量。1971年,美國宇航局使用阿波羅15號飛船上搭載的激光高度計進行了月球制圖,隨后受到廣泛關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等國先后試驗成功了用于深海測深和水道測量的機載激光測距系統。20世紀80年代末,GPS定位技術的成功應用使得機載激光斷面測量系統開始在一定范圍內應用。...
太赫茲雷達在引信與末制導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測角和測距精度高,引導信息更加精準;具備近距離快速成像和微多普勒測量能力,支持目標及其部位識別;功率小、大氣衰減嚴重,因此天然具備抗干擾能力;對沙塵煙霧有穿透性,優于激光制導。...
自1961年科學家提出激光雷達的設想,歷經 40余年,激光雷達技術從最簡單的激光測距技術開始,逐步發展了激光跟蹤、激光測速、激光掃描成像、激光多普勒成像等技術,進而研發出不同用途的激光雷達,如精密跟蹤激光雷達、偵測激光雷達、偵毒激光雷達、靶場測量激光雷達、火控激光雷達、導彈制導激光雷達、氣象激光雷達、水下激光雷達、導航激光雷達等。激光雷達已成為一類具有多種功能的系統。...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