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主要得益于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煤鈾兼探”的勘查思路創新,即根據區域礦產分布規律,進行勘查技術優化組合,在開展煤炭勘查的同時,利用煤炭鉆孔同步進行放射性測井和編錄,探索砂巖型鈾礦存在的可能性。在發現并圈定一系列重大鈾礦找礦靶區后,果斷決策開展鈾礦勘查會戰。 ...
確定了侏羅系直羅組和延安組為該地區主要賦礦層位,特別是首次在延安組地層發現具有一定規模的鈾礦體,這是我國鈾礦找礦工作開展幾十年來的重大發現,對該地區砂巖型鈾礦找礦尋找新層位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為開辟新的找礦空間奠定基礎 要驗證成礦理論、探測技術和找礦預測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科學深鉆工程是最直接的手段。 一般的勘查鉆探工程僅500米—800米,而鈾礦科學深鉆深度一般超過1500米。科學深鉆工程不同于一般性鈾礦勘查,施工過程中面臨眾多新問題和新難題,鉆探難度大。項目組同時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問題。...
1998年,遼河油田在原油探礦權基礎上申請了鈾礦探礦權,擔負起為國找鈾的重任。 在錢家店鈾礦床勘探過程中,科研人員以“油鈾兼探”的創新思維,一改傳統找鈾方式,從解剖盆地入手,充分利用地震資料進行構造精細研究,進行鈾礦精準定位,見礦率高達90%以上。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