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Lancefild根據鏈球菌細胞壁多糖抗原的不同,將其分為A、B、C、D四個群,其后不斷發現和調整,目前分A-H、K-V共20群。其中,A.B、C群多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D群則為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或非溶血性鏈球菌。對人致病的,90%左右屬A群, B、C、D、G群偶見,而其他各群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主要引起家畜的感染。鏈球菌的群別與溶血性間無平行關系,但對人類致病的A群鏈球菌多數呈乙型溶血。...
②乙型(β)溶血性鏈球菌(β- hemolytic streptcw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無色透明的溶血環,稱乙型溶血或β溶血,又稱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致病力強,常引起人和動物多種疾病。③丙型(γ)鏈球菌(γ -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無溶血環,又稱不溶血性鏈球菌、一般不致病,常存在于乳類和糞便中,偶爾引起感染。...
(2)β-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也稱乙型溶血,因而這類菌亦稱為溶血性鏈球菌,該菌的致病力強,常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疾病。...
乙型溶血性鏈球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呈鏈狀排列,長短不一,在血平板上生長良好,菌落為針尖狀圓形凸起,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圍有透明溶血圈,在清肉湯中呈絮狀或顆粒沉淀生長,鏈激酶試驗陽性。檢測步驟如下: 1、檢測步驟:取樣品1 ml,接種于1%葡萄糖肉湯10ml,37℃增菌培養24小時。將增菌培養物劃線轉種于血平板分離培養37℃24小時,觀察菌落形態,并染色鏡檢。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