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規定了湖庫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中監測要素、水環境質量監測、生境調查、水生生物(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湖庫水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等技術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淡水湖泊和水庫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水質 浮游植物的測定 濾膜法》近年來,“水華”發生頻次增加,環保部門開展了大量的浮游植物監測工作。...
“在評價方法上,考慮黃河干流寧蒙、小北干流、下游等河段河勢擺動頻繁,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種類、數量貧乏,代表性和可獲取性較差,需要適當降低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等指標評價比重,增加特有土著魚類、生境、水質等相關指標比重;在采樣時間上,根據水生生物生長習性,考慮黃河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同期溫度差異,以及水庫調度對水溫等影響,需在5月中旬啟動流域水生態監測采樣工作,采樣順序按照從河口向上游的方向開展,保證在較小溫差下完成全河水生態監測工作...
3.13 ?綜合毒性whole effluent toxicity根據水生生物或微生物毒性測試評估表征的水的毒性,即通過淡水、海水和混合區的標準化微生物、植物、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測試評估得出的水的急性或慢性毒性。...
(5)不同空間尺度研究濕地浮游生物、無脊椎動物、微生物和底棲動物等物種遷移和基因流動,結合濕地種子庫,全面開展濕地景觀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研究,充分發揮濕地“物種基因庫”、“儲碳庫”和“物產寶庫”等生態經濟價值。...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