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法,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約在1913年于曼徹斯特的勞倫斯污水試驗站發明并應用[1]。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藝是處理城市污水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它能從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膠體狀態的可生化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一些...
運行主要是活性污泥量和供氧量的控制,曝氣池的活性污泥濃度(稱混合液懸浮固體),是可以調節的,也就是活性污泥量和負荷率是可以調節的,運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注意調節。活性污泥法污水廠容易出現污泥膨脹,即污泥含水量極高,不易沉降。這將造成污泥隨水流出沉淀池,破壞水質,同時,污泥的流失使曝氣池中污泥減少...
a. BOD負荷率(F/M)也稱有機負荷率,以NS表示):需氧量是從廢水的BOD5及每天廢棄的活性污泥量來進行估算。 b. 水溫:水溫對反應的活性有影響。 c. pH值:不同pH值下污泥反應的活性不同。 d.溶解氧:廢水的好氧分解過程中,必須有氧的參與。微生物利用氧分解有機物以產生高能量化...
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統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統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于劇烈攪動的狀態,呈懸浮狀態。溶解氧...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頁面更新時間: 2024-10-24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