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抗蟲、耐除草劑、優質、高產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要育種價值的關鍵基因107個,水稻、小麥規模化轉化技術和基因組編輯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打破了發達國家和跨國種業集團長期以來的基因和技術壟斷。四是生物安全評價與檢測監測技術研究取得突破。研制環境安全評價新技術新方法64項,食用飼用安全評價新技術新方法38項,檢測監測新技術新方法104項,提升了生物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 ...
而其中最早走到商業化階段的抗蟲、耐除草劑作物,就是把細菌的抗蟲基因、耐除草劑基因轉入植物的基因組:將蘇云金芽孢桿菌(Bt)的基因轉入棉花、玉米、水稻等植物中,使之抗蟲;將耐除草劑的EPSPS基因等轉入大豆等作物中,使之抗除草劑。 在轉基因技術發展之前,傳統育種始終在物種之內和近緣種之間進行。但育種進程較長,而且可能沒法朝下走。...
目前我國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農產品為大豆(轉化體數量13個)、玉米(16個)、棉花(9個)、油菜(7個)、甜菜(1個)。 再如生產應用安全管理,在中國,獲得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批準的作物為抗蟲棉和抗病毒番木瓜;此外,證書有效但未批準種植的有抗蟲水稻和高植酸酶玉米。 轉基因抗蟲水稻雖未批準種植,但其安全評價過程長達11年之久。...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