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建議,應進一步加大以深松和有機培肥為主的農田耕層優化調控技術的應用推廣。?此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農業水管理》《土壤與耕作研究》上。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ia.2023.12.021...
一是積造利用有機肥,控污增肥。通過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增加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持續提升耕地基礎地力。二是控制土壤侵蝕,保土保肥。開展坡耕地與風蝕沙化土地綜合防護與治理,控制水土和養分流失。三是耕作層深松耕,保水保肥。推廣少免耕、秸稈覆蓋、深松等技術,構建高標準耕作層,改善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狀。四是科學施肥灌水,節水節肥。推行精準施肥作業,推廣高效新型肥料,推廣水肥一體化和節水灌溉技術。...
與免耕相比,免耕深松使氮肥農藝效率和氮肥偏生產力平均分別增加6.5%和6.1%,而粉壟耕作使氮肥農藝效率和氮肥偏生產力平均分別增加36.2%和20.2%。 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效率逐漸降低。研究人員通過耕作方式與氮肥互作研究發現,粉壟耕作條件下施用氮肥225 kg ha-1時產量最高。...
我國農田耕作方式主要有傳統耕作(翻耕、深松耕)、少耕(淺耕、旋耕)和免耕(留茬、留茬覆蓋)等。其中,免耕是目前生產上廣泛應用的一種耕作方式。不同耕作方式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還可以間接影響農田耕層土壤的養分含量,并改變土壤微生物區系(數量、多樣性及種群結構等)。...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