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規定了互花米草物理治理的技術要求,包括治理目標與原則、治理工作流程、現狀調查、分區治理、效果評估和巡查防范等。適用于灘涂、河口、溝渠等濱海濕地互花米草的治理。
4.1 治理目標:清除互花米草,恢復本土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
4.2 治理原則:
a) 防治結合。對未入侵區域和已治理區域,注重防范;對已入侵區域,及時有效治理。
b) 因地制宜。結合潮汐水文、地形地貌、土壤性質、氣象條件、施工條件和工程投資等因素,合理設計治理方案。
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流程宜包括現狀調查、分區治理、效果評估和巡查防范。具體措施和技術要求詳見本標準的相關章節。
8.2 治理效果分級:互花米草治理效果分為優、良、中、差4個等級。計算治理后互花米草面積和密度相對于治理前的減少比例,并根據其大小賦值,評估指標及其賦值按表1執行。
表1 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評估指標賦值
互花米草面積減少比例/ΔA | ΔA=100% | 90%≤ΔA<100% | ΔA<90% |
---|---|---|---|
賦值 | 5 | 3 | 1 |
ΔD=100% | 90%≤ΔD<100% | ΔD<90% | |
---|---|---|---|
賦值 | 5 | 3 | 1 |
進行常態化巡查,如發現互花米草,及時清除。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獲悉,山東省地方標準《濱海濕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術規范》正式發布,將于2024年10月3日起實施。該標準規定了互花米草物理治理的技術要求,包括治理目標與原則、治理工作流程、現狀調查、分區治理、效果評估和巡查防范等內容。據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
外來植物入侵強烈影響生態系統碳循環。入侵植物可以改變土壤固碳速率和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對氣候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出于保灘護岸的目的,我國在1979年將原產于美國東海岸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引入東部沿海。互花米草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繁殖,且對淹水環境的適應能力高于土著植物...
Copyright ?2007-2025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頁面更新時間: 2025-03-19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