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草、一片田、一頭羊、一袋肥 近年來,東林村在聯盟單位等專業機構的指導下,以秸稈飼料化增值利用為核心環節,構建了“稻麥生產、秸稈收集制飼料、秸稈飼料養殖肉羊、羊糞制肥、有機肥還田”的物質循環閉鏈技術思路,將稻麥糧食生產定位為主導產業,量身定制主導產業與秸稈飼料化、草飼家畜養殖、有機肥培肥地力等關聯產業的規模配比,系統提升各產業的生產力水平,打造形成了現代農牧循環的生產方式。 ...
據悉,仁里農場的主導產品是優質無公害稻米,生產過程中采用稻、鴨共養模式,使用無公害的有機肥料,收獲的稻谷運往公司稻米加工廠加工,稻麥秸稈則作為生物發電廠的原料,發電后剩下的草木灰返還到基地作為有機肥料,循環利用,形成生態、環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循環農業產業鏈。 據測算,每畝糧田稻麥兩季可回收秸稈近一噸,每噸秸稈可發電800度,每年仁里農場及周邊農戶回收的秸稈可達兩萬噸,可生產1600萬度電。...
南京土壤所提出秸稈“旱重水輕”還田是實現農田固碳減排有效措施 秸稈還田是提高土壤碳含量、增加農田土壤固碳的主要途徑。在我國,常規的秸稈還田是上茬作物秸稈直接還到下茬作物上,如稻麥輪作系統中小麥收獲后,小麥秸稈在水稻種植前還田。這種農田秸稈還田方式可增加光合作用吸收碳在土壤中的留存,減少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同時造成了另一種溫室氣體——甲烷的大量排放。 ...
在我國稻麥兩熟地區,秸稈利用難度最大的是小麥秸稈,由于麥秸價格低,收獲季節緊,同時作為水旱輪作的小麥秸稈還田給稻田整地、插秧等帶來很多困難,所以為了省事很多時候就是直接用一把火把所有的秸稈給燒了,但是這個過程不僅資源的浪費同時有污染了環境。使用秸稈還田這種方法效益極為的好,通過使用土壤氮磷鉀檢測儀來進行檢測秸稈還田之后的土壤中養分變化,得出以下結論。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