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用的控制圖方法,一般稱為休哈特控制圖(Shewhart Control Chart),最早是在1924年,由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提出的。當時這一方法并未得到企業的普遍采納,僅僅在小范圍內得到應用。...
首先,大家一談到“控制圖”,就只認識休哈特的“常規控制圖”,殊不知,常規控制圖,只是控制圖家族中的一員,是老爺爺輩的控制圖。而在這個大家族的工具箱中,有很多可供選擇使用的控制圖;如“驗收控制圖、累積和控制圖、特殊控制圖……自相關過程控制圖”;我想一定會有人問,你這么說有依據嗎(我們的習慣思路)?上圖,如下圖所示。? ?...
異常原因通常引起質量的異常波動,1924年休哈特博士根據統計學原理設計出SPC控制圖,并在圖中設定相應的控制界限,當異常波動發生時,點子就會落在SPC控制圖的控制界限之外。因此點子頻頻出界就可判定存在異常原因,操作人員應及時找出具體原因,采取措施消除異常,使生產過程重新進入穩定狀態。???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理解了SPC中的異常原因以及如何發現異常原因。...
Shewhart質控圖對影響要素是全部控制的, 即只要其中某一質量要素發生變化影響到質量時,它都能反映,故又稱全控圖;但影響質量的某一要素非檢測人員所能控制,檢測人員只能控制其所能控制的質量要素,這種非全控的控制圖稱選控圖,選控圖是我國學者張公緒教授提出的,己廣泛應用于工業、郵電、醫療衛生部門,在臨床檢驗工作中也有著廣泛用途。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