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將形成以生態保育區、生態廊道為基底,以綠環、生態間隔帶為錨固的生態網絡空間體系,遏制城市無序擴展,促進空間布局優化。充分發揮耕地、林園地、綠地和濕地的綜合生態功能。通過生態管控的法治化,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管控手段,實現“生態用地總量(約3500平方公里)不減少”,確保城市生態安全。 另一方面,上海將推進生態網絡建設,將上海的生態系統納入整個長三角地區生態系統之中。...
通過建立城市環境總體規劃制度,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統籌生態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布局,確定城市增長邊界,將水同大氣、土壤和生態環境系統敏感區、重要區和脆弱區等共同納入城市生態紅線管控范圍,落實生態空間管控要求。...
其中,在優化空間開發格局,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方面,成都將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建立市域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紅線,將全市劃分為4大總體功能分區。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的城鎮化形態格局。 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方面,成都將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將落后產能淘汰向更深層次推進。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