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守時理論與方法研究室研究員羅近濤帶領的團隊所研制的數字化脈沖星終端成功實現初光,對包括毫秒脈沖星在內的多顆脈沖星成功進行了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與國際同類先進產品接近。 數字化脈沖星終端是開展脈沖星時間尺度研究的核心,該終端采用FPGA+HPC架構。...
研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對脈沖星時與原子時信號在時域和頻域進行多尺度分析,給不同的頻帶分配相應的權重再進行綜合,兼具了兩者優勢。基于國際脈沖星計時陣最新發布觀測數據利用維納濾波(WF)算法建立綜合脈沖星時ETPT(WF),再和授時中心自主保持的地方原子時TA(NTSC)進行融合,得到的APT。...
喬治霍布斯及其PPTA團隊與國家授時中心陳鼎課題組已經在毫秒脈沖星計時和時間尺度等研究領域開展了合作,在本項目啟動后,雙方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另外,陳鼎研究員等與新疆天文臺王娜研究員等合作對于毫秒脈沖星穩定度的研究發現,基于毫秒脈沖星的時間尺度大約7年的穩定度已經超過國內原子時時間尺度,該項成果發表于CAA。 科學家1967年發現了脈沖星,1982年發現了毫秒脈沖星,在后續的觀測中表明,脈沖星的旋轉高穩定性可以被用作建立新的時間基準。...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