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評估,為水庫適度蓄水和安全度汛提供科學依據? ? 滲流穩定性:繪制浸潤線,掌握壩體滲漏損失情況輔助分析有無管涌、流土或接觸沖刷等滲透變形或破壞,判斷防滲、排水、降壓設施是否有效? ? 結構穩定性:通過觀測微小變形量、外表檢查評估,預測壩體長期的變化趨勢? ?6.?...
該系統有效防范了拱壩混凝土溫度裂縫,還節約了25%的制冷用水。智能通水之外,實現結構安全性態的動態調控是大壩智能化建設中突破的另一項關鍵技術。科研人員基于實時采集的施工過程數據和基礎數據等,開展了施工中基礎處理、橫縫開合、懸臂控制等關鍵變形過程的精細仿真和動態調控。...
構建全生命周期性態仿真體系,全面跟蹤、反饋、調控大壩施工性態。采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參數反演,為仿真分析提供了準確邊界條件,根據實際澆筑進度快速構建大壩三維模型,建立了全壩、全過程、真實工作性態分析模型,開展了實時多場耦合分析,實現了大壩建造全過程、全要素、全流程的準確、高效、精細、動態、協調控制與管理優化,確保了工程度汛安全和均衡高效建設。 構建智能監控體系,解決大壩溫控防裂難題。...
記者日前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安全關鍵工業測控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夏娜團隊,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Ⅱ+慣性測量的山體滑坡災害監測系統”,可對山體進行24小時實時變形監測,智能評估其安全狀況,并對可能的滑坡險情進行提前預警。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