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T/SCFA 0002-2022
    《南美白對蝦苗種鹽化培育技術規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salinization nursery for white leg shrimp


    標準號
    T/SCFA 0002-2022
    發布
    2022年
    發布單位
    中國團體標準
    當前最新
    T/SCFA 0002-2022
     
     
    適用范圍
    4 環境條件 4.1 環境條件 應選擇遠離污染源、潮流暢通的海水鹽田初級蒸發池(海水鹽度應大于40),養殖環境符合NY 5052要求,海水養殖用水水質符合GB 11607要求,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應符合NY 5051要求,進排水方便,通訊、交通便利。 5 主要設施 5.1 供水系統 海水供水系統由水泵房、蓄水池和進水道組成,蓄水池宜為覆膜土池或混凝土水池,水容量宜為培育總水體的三分之一以上,能排干,便于清理消毒。 5.2 鹽化車間 5.2.1 車間結構 車間之間宜相對隔離、獨立,如果只有一個車間,宜分成若干個可隔離的空間;標粗車間應能密封保溫和部分開啟通風,或安裝換風扇。標粗車間可采用以下結構: a) 鋼架結構:宜為單跨、雙跨或多跨單層結構,跨距宜12 m~18 m,車間的頂棚及墻體保溫材料宜為10cm厚的彩鋼夾芯板,頂面應設采光透明帶或四周設采光窗戶; b) 簡易溫棚結構:宜采用框架有鋼結構、鋼繩結構等,頂部宜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屋頂應設有可調節的保溫被。 5.2.2 鹽化池結構 車間內建鹽化池,形狀宜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抹角,池壁宜為混凝土結構并涂水產養殖專用漆或采用PVC夾網布結構,面積宜16 m2~36 m2,池深1.2 m,集污口設在池底中央或靠近集苗池一側,采用管徑11 cm~16 cm的聚乙烯管連接集污口與集苗池,池底宜由四邊向集污口傾斜,坡度宜大于3°,在鹽化池外側設有集苗池,集苗池長1.2 m,寬1 m左右。 5.3 尾水處理池     尾水處理池容積宜為鹽化池水體的30%以上。宜采用過濾、沉淀、消毒、曝氣等措施,使養殖尾水符合當地相關規定。 5.4 生物餌料培育設施 蝦苗餌料宜使用豐年蟲卵孵化的無節幼體,宜用500 L~1000 L的圓錐底玻璃鋼桶,配備充氣、溫控等設備。 5.5 增氧設施 包括充氣泵、輸氣管道和散氣裝置(氣石),宜采用羅茨鼓風機進行增氧,氣石布放密度宜4個/m2,距池底宜5 cm左右,配備的增氧動力宜10 W/m3~20 W/m3。 5.6 升溫系統 宜采用天然氣鍋爐、生物質鍋爐或者發電廠的預熱及相應的管道和熱交換設備。 5.7 其他設施 應配備常用水質檢測設備;應根據培育規模配備相應的備用發電機組,以滿足停電時的基本電力需求。 6 鹽化前的準備 6.1 鹽化池準備 培育前7 d應進行硬件設施檢查、維護和鹽化池的消毒清洗。宜用100 mg/L漂白粉(有效氯25%~32%)浸泡24 h~48 h。 6.2 進水及調水 采取下列方式對水質進行調控: a) 高鹽度海水的準備:宜將100~150的高鹽度海水在蓄水池靜止沉淀10 d,用15 mg/L 生石灰消毒; b) 鹽化池進水:培育前2 d~3 d進水80 cm,用備用海水調配鹽度至高于蝦苗原池鹽度2~3;備用海水宜先后需經過80目篩絹、棉質袋過濾,調配好后用聚維酮碘(1 mg/L~2 mg/L)等進行水體消毒; c) 培育前1 d應全池潑灑乙二胺四乙酸EDTA(2 mg/L~ 5 mg/L),持續曝氣,水溫宜控制在25 ℃左右。 7 蝦苗選擇與放養 7.1 苗種質量 宜選擇體長0.8 cm以上的優質蝦苗,蝦苗質量應符合SC/T 2068要求,蝦苗應體色透明、大小均勻、肝胰腺輪廓清晰、腸道飽滿,腸道呈規律性蠕動,體表無掛臟、寄生蟲,附肢完整;用白瓢舀取少許蝦苗,攪動水體,蝦苗應逆水游動、活力強。苗場應提供有資質檢測機構出具的對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PHND)、腸微孢子蟲病(EHP)、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IHHNV)等重要病原的檢測報告。 7.2 放養密度 鹽化周期10 d內,蝦苗密度宜3×104尾/m2~5×104尾/m2為宜;鹽化周期10 d~20 d,宜分苗一次,最終蝦苗密度宜1×104尾/m2~2×104尾/m2。 8 鹽化培育 8.1 水溫控制 蝦苗入池水溫宜控制在25℃左右,入池后宜日升溫2℃直至28℃。出苗前宜逐漸降溫,直至接近室外池塘水溫。 8.2 鹽化 蝦苗的鹽化過程如下: a) 蝦苗入池穩定2 d~3 d后開始注入高鹽度海水鹽化,宜2 d換一次水,每次提高鹽度4~5。先用鹽度100~150的高鹽度海水和正常海水混合到比原池鹽度高15~20,再加入原池進行鹽度升高; b) 鹽度調節到40以上后,宜每天換水兩次(先測量原池鹽度和換水的鹽度,再根據需要提高的鹽度,計算好需要換水的量),宜每次升高鹽度2.5~3.5,到鹽度65為止。加高鹽度海水時宜應先排后進,水流宜緩速,每日加水時間應不低于6小時。 8.3 飼料投喂 蝦苗入池3 d~5 d內,宜以豐年蟲無節幼體為主要餌料,搭配蝦片和專用飼料;7 d后投喂優質大豐年蟲等鮮活餌料,宜每100萬尾蝦苗2.5 kg~3.5 kg,也可配合投喂配合飼料,投喂量宜為蝦苗體重的10%,日投喂6次~8次,具體可根據密度、規格、水質、蝦苗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配合飼料質量應符合GB/T 22919.5和NY 5072的規定。 8.4 水質調控 應每日檢測水質,宜通過換水和增氧等措施控制氨氮≤0.2 mg/L、亞硝酸鹽≤0.05 mg/L、溶解氧≥6 mg/L。 8.5 出苗 經過10 d~20 d的鹽化后,蝦苗的體長為1.5 cm~2.0 cm即可出苗,出苗前應進行苗種外觀、病原檢測;宜采用重量法或容積法進行計數銷售。體長1.5 cm左右宜采用塑料袋充氧運輸,體長2.0 cm左右宜采用專業運苗車進行運輸。 9 病害防控 9.1 病原檢測 9.1.1 進場前按7.1相關要求執行。 9.1.2 培育過程中對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PHND)、腸孢子蟲病(EHP)、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IHHNV)等重要病原進行監測。 9.1.3 出廠前宜委托有資質檢測機構進行7.1相關要求等重要病原進行檢測,檢測合格才能出場。 9.2 防病措施 遵循以防為主的原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a) 嚴格檢疫,宜投放健壯蝦苗或經消毒處理的蝦苗; b) 鹽化車間干凈整潔,鹽化池嚴格消毒; c) 宜全程投喂豐年蟲,提高蝦的體質,輔助優質配合飼料,提高免疫力; d) 應在準確診斷的基礎上對癥或對因用藥,防止細菌繼發感染等。 10 生產記錄 應建立苗種生產記錄與檔案,主要包括:苗種來源、病原檢疫、投入品、環境指標、日常管理、銷售情況等并保存2年以上。 11 檢測方法 相關指標檢測方法如下: a) pH用酸度儀測定; b) 透明度用透明度盤測定; c) 氨氮和亞硝酸鹽按照GB/T 17378.4的規定測定; d) 溶解氧用溶氧儀測定。 e) 白斑綜合征病毒(WSSV)按照SC/T 7234的規定檢測; f) 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IHHNV)按照GB/T 25878的規定檢測; g) 腸微孢子蟲病(EHP)按照SC/T 7232的規定檢測; h) 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PHND)按照SC/T 7233 的規定檢測。

    T/SCFA 0002-2022相似標準


    推薦


    T/SCFA 0002-2022 中可能用到的儀器設備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