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牙齒成分的研究,學者們認為,將牙齒進行處理提取其中的有效材料脫礦牙本質可能研制出新的自體移植材料,因此,大量開展脫礦牙本質應用于骨缺損效果的研究。 1967年Yeomans等將兔脫礦牙本質用作骨移植材料植入后4周即誘導新骨形成,證明其可以成為有效的骨移植材料。Reddi等通過組織學的角度發現脫礦牙本質具有良好的骨誘導和骨傳導能力,骨傳導性能可能取決于從周圍宿主組織的血液供應數量。...
賦型脫鈣骨基質解決了骨材料不好塑型,常見的賦型劑不能耐受醫療器械輻照滅菌等問題,成功解決了植骨材料與缺損部位快速匹配的難題。“該新型材料兼具可靠的骨誘導成骨性能,聯合內、外固定器械,可適用于各種骨缺損的填充修復,可與自體骨、同種異體材料混合使用,廣泛用于四肢和脊柱骨缺損、骨不連、關節置換與翻修的誘導成骨和快速重建。”趙彥濤說。...
目前臨床上治療骨骼缺損的常用植骨材料包括自體骨、同種異體骨和異種骨、生物陶瓷或高分子合成人工骨等。盡管自體骨移植存在來源有限和造成供骨區多種并發癥的問題,但因其具有骨誘導又兼有骨遺傳功能,一直以來被作為骨缺損治療的“金標準”;異體骨尚不能完全克服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應,有潛在的病源傳播危險,同時存在醫學倫理學方面的障礙,人工合成骨雖然容易獲得,但效果相對較差且多數材料不降解。 ...
為了制備出成分、結構和功能都與人骨高度相似的仿生骨再生修復材料,崔福齋的研究團隊根據仿生的思路,在體外模擬生物礦化和自組裝過程,歷經約10年研究,首次在國際上研制出人骨的最佳“替身”——納米晶磷酸鈣膠原基骨修復材料。 據介紹,這種骨修復材料的孔隙率可以約為80%,孔空隙大小主要分布在100~500微米。...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