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引用GB/T 29079-2012(英文版) 的標準
俄羅斯科研人員發現了航天器在復雜機動時自我修正軌跡的物理機制,這種機制將可避免不必要的航向變化和過高的燃料花費,是一種控制航天器的新型高效方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國際非線性力學雜志》上。 任何在自然狀況下處于失重狀態的物體都會繞著最近的天體在軌道上運動,同時繞著自己的質心旋轉。為了在太空中旅行,必須這樣建立設備的軌跡,使其由星系內各種軌道的運動形成。...
楊永安介紹,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在空間站任務階段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火箭發射階段準確跟蹤并捕獲目標;二是獲取航天器的工作狀態、位置數據,監測它的運行軌跡;三是航天器運行過程中的控制,如果軌道偏了、姿態不對了,要通過發指令、傳輸控制參數的辦法,讓航天器恢復正常。 “渭南USB雷達跟蹤正常”,這句口令,我們在每一次載人航天相關發射中都能聽到。但它跟我們平常接觸的電腦USB接口完全不一樣。...
中間要考慮的變量也多了去了——太陽、地球和火星的引力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太陽光光壓攝動,借力飛行的時間范圍,借力飛行的軌道參數……軌道計算確實是個技術活兒。軌道設計師的做法,一般都是建立一個軌道動力學模型,根據航天器現在的狀態一步步往前進行推算,并借助計算機對軌道參數進行反復迭代和優化。...
他們可以發射非經營性的航天器到不太繁忙的軌道上移除這些威脅,或讓不再工作的飛船重返大氣層燒毀。重要的是,跟蹤和監視這些遺留物可保護未來執行任務的飛行器免受潛在的有害沖突。” NASA采用激光測距可以收集更多的數據,包括碎片的形狀、大小、軌道投影和范圍。它還可以根據物體的形狀和大小,追蹤壘球大小物體的精度達到米數級。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