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內涵,形態上體現為交直流混聯,大電網、配電網、微電網等多種電網形態有機銜接,集中式、分布式能源系統相互補充;技術上體現為人工智能、邊緣計算、數字孿生、區塊鏈、安全防護等數字技術、先進信息通信技術、控制技術與柔性直流、可再生能源友好接入、源網荷儲協調控制等能源電力技術深度融合;要素上體現為電力流、業務流、數據流、價值流等多流合一,多形態、多主體協同互動,大范圍柔性互聯、新能源廣域時空互補、多品種電源能量互濟...
主要是:加強對分布式電源、智能電器、智能控制器、系統優化等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強能源生產技術集成和耦合,如風水互補、水光互補、風光互補等技術研究與開發,改進常規能源轉換和利用技術,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加強適用于分布式發電的低成本儲能材料、技術、工藝和設備等儲能技術研究與開發;加強分布式智能配電網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研究形成分布式智能配電網絡體系,實現微網智能化和商業化運營。 ...
針對三沙“三強”(日照強、臺風強、降雨強)、“三高” (高溫、高濕、高鹽)的特點,南方電網以建設“智能、高效、可靠、綠色”的島嶼型多能互補微網為目標,高起點規劃永興島智能微網,未來5年,預計投資超過 3億元,逐步將三沙市打造成節能低碳示范城市,為國家海洋戰略實施提供堅強支撐。 ...
四方繼保相關負責人表示,“微電網的優勢,就是實現多種能源的綜合互補利用,保障重要負荷的持續供電,不但解決偏遠地區的供電問題,還能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電能質量。” 其實,微電網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對海島等偏遠地區的供電上。對于城市而言,微電網也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研究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左右,這意味著每年還將有1000多萬人口進入城市。...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