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鄰避效應”,就是群眾擔心附近建設的垃圾場、核電站等破壞環境、影響健康,而產生的抵觸心理乃至抗拒行為。 曹鳳中指出,國內垃圾焚燒廠“鄰避效應”頻發的根本原因,在于垃圾焚燒技術產生的二噁英等污染物,直接危害人體健康。而相應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卻存在嚴重不足。 由于資金、技術等局限,多數焚燒廠并未配套污染凈化設施,或者即便有設施也不運行。...
(3)規范需求:建立二噁英排放地方標準:環保部于2014年頒第二次修訂了《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于2016年1月1日全面實施,北京、上海等地亦制定了《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標準,這些均對二噁英排放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和限制。 ...
近日,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方案》的要求與政策方向,使得包含醫療廢物處置和生活垃圾處理在內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迎來發展新高。?截至2019年,全國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已超400座,預計2020年將有600座運行。但垃圾焚燒發電,必然躲不開 “鄰避效應”。其中,垃圾焚燒產物中的“二噁英”類化合物備受關注,如何監測二噁英的排放,也成為環境監測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而且二噁英并不是垃圾焚燒廠特有的公害,它是一種有機物與氯一起加熱就會產生的化合物,是一種較普遍的化學現象。 現有技術下,垃圾焚燒廠可使二噁英在焚燒爐膛內完全分解,通過最先進的凈化處理系統后,會將單位二噁英濃度控制在0.1納克以內,達到國際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 目前,這些問題也逐步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