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13-2001由行業標準-衛生 CN-WS 發布于 2001-11-23,并于 2002-05-01 實施,于 2009-06-15 廢止。
。
WS 213-2001 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的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最新版本是 WS 213-2008 。
最新版本是 WS 213-2018 。
本標準規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 本標準適用于各級醫療衛生防疫機構作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和防治依據。
1、抗HCV 即丙肝抗體,目前診斷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標。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現較慢,一般在發病后2~6個月,甚至1年才轉陽,故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而且1次陰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診斷。當各型病毒性肝炎特異性標志檢測陰性,臨床癥狀及單項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時,應考慮是否為丙型病毒性肝炎。 ...
根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學、病毒學、生化學試驗及其他臨床和輔助檢查結果,將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為: ①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②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分為代償期肝硬化及失代償期肝硬化; ③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較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我國約有1000萬丙肝感染者。針對丙肝發病特點,為及時發現丙肝感染者,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篩查及管理》標準,該標準于12月15日正式實施。標準明確定義了丙肝篩查的高危人群、篩查時間,并要求對篩查出抗-HCV 陽性的患者及時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檢測,以確診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個臨床分型,根據急性肝炎患者有無黃疸表現及血清膽紅素是否升高,將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是基于臨床癥狀的診斷而不是病因診斷。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此型肝炎,最常見于甲型病毒性肝炎,其次為戊型病毒性肝炎。...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