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技術與精準醫療如何碰撞出火花?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精確醫學計劃”,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與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院長威利?梅(Willie May)博士共同簽署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科學研究院與美利堅合眾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關于溫室氣體測量和精準醫療領域標準的合作意向書》。中方發布習主席訪美成果清單5項49條,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關于精準醫療領域標準的合作被列入其中。
“精確醫學計劃”,其本質是通過準確采集個體化大數據信息并加以分析,建立個體化數據與特定疾病類型及進行進展狀態之間的關系,從而精確尋找到病因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的目的。
從2009年起,美國NIST在蛋白質組和基因組測量標準研究持續投入經費,旨在為醫療衛生行業提供精確測量標準并提升產業競爭力。例如:
1.開展體外診斷計量標準研究,研制了心肌鈣蛋白I等一系列體外診斷標準物質保證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研制的標準物質為美國企業生產的葡萄糖和膽固醇試劑盒提供溯源保障來滿足歐盟IVD導則要求,為美國體外診斷企業贏得了歐盟70億歐元市場中60%的份額。
2.開展治療性生物醫藥計量標準的研究。啟動了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研究專項,通過準確的質控與數據,將新藥研發成本降低了25-48%,并將新藥審批周期從122個月降低到98個月,在實現精準治療的同時增強了國家精準醫療生物產業的競爭力。
美國此次在政府層面率先啟動并資助精準醫學計劃,再次證明關注民眾健康與醫療是全球的責任。精準醫療的概念最早源于“精準武器”,其核心在于“精準”,其實質包括“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兩個方面,但是精準診斷離不開體外診斷試劑的標準溯源,精準治療離不開靶標的準確判斷與用藥的準確。“精準醫療”的實施依賴于準確的測量,而這前提是有一把刻度準確的“尺子”或“砝碼”,計量則為各類測量提供各種量值及精度的計量標準。作為“尺子”和“砝碼”,這其中包括了諸如國家基準、國家標準、標準物質、標準數據庫等各類形式,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有效。精準醫療的基礎是個體化的大數據,其數據質量和準確度影響到精準醫療的成敗。通過計量標準對精準醫療中使用的各類組學分析設備、臨床檢驗設備、診斷設備等進行校準,并以國家標準物質作為“尺子”對各種臨床檢驗項目進行校準,才能保證精準醫療所需大數據在國際范圍內的準確一致及可交換。使用國際等效性的計量標準作為尺子有助于企業產品檢驗結果的國際互認,從而提升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計量標準的使用保證了不同時空下的結果采用相同的“尺子”而變得一致和可比,從而有助于不同醫院檢驗、治療結果的互認,避免了重復檢驗帶來的資源浪費,可以大大降低社會醫療成本和人民大眾醫療負擔。
(作者: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宋德偉)
想獲取更多關于計量技術與精準醫療的信息?請關注蛋白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PPTD-2016)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會議會展
-
企業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