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迪龍2021年年度報告發布,全年收入1.38億元
近日,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全年收入1.3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86%。
根據報告顯示,雪迪龍2021年營業收入1.3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3.86%,平均每股分攤收益0.36元。
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環境監測、工業過程分析、智慧環保及相關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業務主要圍繞與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監測相關的“端+云+服務”展開,主要包括環境監測、環境大數據、污染治理與節能、環境綜合服務、工業過程分析五個業務板塊,通過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與“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綜合解決方案的實施,助力環境質量改善升級及“雙碳”目標的實現。
公司定位為環境質量改善解決方案專家,業務領域涵蓋:
1、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包括污染源廢氣監測、溫室氣體監測、大氣環境監測、污染源廢水監測、水環境監測、土壤檢測等,是為污染物減排提供自動化、全天候的監測和管理支持手段。
環境監測產品系列有:氣態污染物監測系統、二氧化碳監測系統、溫室氣體監測系統、大氣環境監測系統、水環境監測系統、廢水監測系統、土壤環境監測系統、輻射/噪聲監測系統等。
2、生態環境大數據
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目標,以“全面感知、廣泛互聯、智能分析、智慧決策”為理念,以數據為核心,以監控為工具,以服務為抓手,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實現環境監管精準化、綜合決策科學化、公眾服務便民化。
環境大數據產品系列有:污染源綜合監管軟件平臺、碳排放綜合分析平臺、大氣污染防治決策支持平臺、水環境綜合監管軟件平臺、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城市及園區環保管家監管平臺、智慧環境綜合監控平臺等。
3、污染治理與節能
公司開展污染治理與節能業務,主要圍繞工業水處理、節水與廢水資源化利用、工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料場封閉、VOCs治理等領域開展項目建設及運營。
4、環境綜合服務
包括公司運營維護服務、第三方檢測服務、環境咨詢服務、環保管家服務等。環保運營維護是指環保部門、排污企業委托具有環保運營資質的公司對環境監測系統進行統一的維護和運營管理。公司是國內較早進入環境監測第三方運維服務行業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擁有智能化運維管理平臺,及千余名專業技術服務工程師,專門為各區域客戶提供售后服務和運維保障。
第三方檢測是為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客戶提供第三方實驗室及現場檢測服務。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華準檢測公司,擁有獨立的檢測實驗室,具備涵蓋廢氣、環境空氣、廢水、地表水、地下水、固廢、土壤等1100多項項目的檢測能力,還可提供工業園區污染源(風險源)排查等服務。
環境咨詢服務是公司整合專家資源,結合政府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為用戶提供環保政策解讀、環保問題咨詢、環保決策指導、環境風險管控、污染物達標排放等方面的咨詢服務。
環保管家服務是以改善空氣質量為目標,通過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監測網絡、專家分析及大數據分析鎖定主要污染源并制定專項整治計劃,為各級政府或環保部門提供大氣污染防治或環境質量提升的綜合解決方案。
5、工業過程分析
工業過程分析系統用于工業生產流程中關鍵組份的成份分析和測量,將分析技術、信息化軟件技術、數據采集與通訊技術、系統集成技術與用戶的業務流程優化整合,為節能減排、工藝流程優化、保障產品質量及安全控制等提供實時數據。根據使用行業的不同,工業過程分析業務應用方案及產品有:石油化工行業/鋼鐵冶金行業/水泥建材行業過程氣體分析解決方案、空分/天然氣行業過程氣體分析解決方案、半導體行業過程氣體分析解決方案、熱處理行業過程氣體分析解決方案、生物質發電過程氣體分析解決方案、氫能、核電等新能源領域氣體分析解決方案、防爆分析小屋、氫火焰檢測色譜儀等。
公司主營業務在報告期內未發生重大變化。
經營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直銷為主、代理為輔的經營模式向客戶銷售監測設備等產品,提供環保數據服務及環保綜合服務,大
型項目一般可采用BOT、BOO等模式。
業績驅動因素
1、環保投入與政策支持持續驅動行業發展
環境監測行業為政策驅動型行業。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環境質量提升及加快分析儀器國產化等多重背景下,國家環保投入與政策支持將持續驅動環境監測行業發展。
2、技術發展推動市場繼續擴容
隨著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深入應用,將助力形成高時空分辨的動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滿足用戶環境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需求,助力精準支撐污染防治攻堅,以實現整體環境質量的改善。
3、精耕核心業務促進內生增長
公司堅持以污染源監測、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及環境信息化業務為主要布局,深耕不同應用場景的應用需求,實現監測終端、監控平臺、運維服務的智能化升級,形成“端+云+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通過精準監控、遠程質控與智慧運維,助力用戶開展環境信息化管理;積極探索碳排放相關解決方案,充分實現降碳與減污之間的協同效應,在切實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風險分析
1、政策風險
環境監測設備行業是政策驅動型行業。國家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調整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將產生較大影響,但市場的實際釋放程度依賴政府的實際執行進度。請投資者關注政策執行進度落后于預期的風險。
2、市場競爭風險
隨著環境監測設備行業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智慧環保等項目的落地實施,更多的市場競爭者進入本行業,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在公司業務擴張及智慧環保項目推廣過程中,如果在全國范圍內不能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市場開發不力,或在項目招投標過程中連續不能成功中標,可能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3、技術和人才流失風險
公司所處的儀器儀表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長期的技術積累,同時需要專業化的銷售、運維團隊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公司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生產技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培養了一大批中高級管理人員、技術骨干、銷售骨干及服務工程師。如果公司的管理、技術、銷售、運維方面的骨干人員流失,或發生技術秘密泄露,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及募投項目的建設、效益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
4、技術研發風險
掌握核心技術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公司致力于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等方式保持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業務的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技術創新或產品創新,若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或技術創新不及時,則創新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不被市場接受認可或被同類產品替代,則導致無法創造效益;或者技術創新太晚,未及時投放市場,則會錯過市場的快速發展期,也會對公司的業績造成較大的影響。
5、管理風險
目前公司下設有10家一級子公司,其中包括2家境外子公司,以及數家二級子公司和分公司,擁有員工2000余人,人員與業務規模增長速度較快,管理難度有所增加。近年來,全球遭受疫情沖擊、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給公司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公司在整體高效運作、達到管理目標、持續保持市場領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管理風險。
6、其他風險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及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可能給公司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正常生產經營等帶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