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文核心期刊與SCI期刊的對等
過去大家都不怎么看重中文期刊,好一點的文章必然投到海外或國內的SCI期刊,大多數中文期刊上文章的質量不如SCI期刊文章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教育部、科技部都要求重視中文期刊,于是很多單位與一些評價指標體系中把中文期刊列為其中一項,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長遠看,這并非一件壞事,想當年,前蘇聯有不少很牛的期刊,作者就用俄語發表,美國專門組織人力全文翻譯那些期刊。如果我們也有一些這樣的權威期刊,文章質量之高,讓人家不得不全文翻譯我們的期刊,那將是一件令國人自豪的事情。
但有些事情不可能一撮而就,更不可能通過強制手段達成目標。記得某大學當年為了提高雜志知名度,闖進核心期刊,采取強制性措施,凡申報學校特崗的教師每年必須在本校學報發表一篇論文。但若干年實施下來,效果并不理想,學報終究沒有能擠進核心行列。這樣的結果并不奇怪,從一開始我就預言過的,可畢竟人微言輕,領導怎么可能聽我的?事實是,教師如果有好的結果,當然希望在影響力更大的雜志上發表,這不僅是利益驅動,更重要的是,好的結果需要讓更多的同行了解。從讀者群看,大學學報與高水平的專業期刊顯然不可以相提并論,你把在學報發表論文作為一種強制措施,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大量灌水文章的出現。
扶持中文期刊無疑是正確的,例如,在一些評價指標中適當列一些有影響的中文期刊對于慢慢提升中文期刊的質量是有幫助的。但在中文期刊尚未能與外文期刊并駕齊驅之前,強行將兩者對等是不合適的。客觀地看,絕大多數的中文期刊與稍好一些的SCI期刊上文章質量的差別有目共睹,硬性對等對作者是不公平的。舉例來說,《中國科學》有中英兩個版本,過去是中英對照發表,后來改成中英不重復發表。英文版論文與中文版論文的質量孰高孰低?從編輯部的處理方式便可以看出來,編輯部會經常要求將一些本來投英文版的文章翻譯成中文發表,如果讀者讀一讀中英兩個版本的文章,也會發現文章質量的差別。有趣的是,按照某些評價指標,兩者剛好顛倒了過來,中文版的檔次高于英文版,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因為與現實反差太大了。而且,無論你是否強行對等,作者為了提升文章的影響力及方便交流,他仍然會將最好的結果發表在影響力更大的SCI刊物上,畢竟中文尚未成為世界性通用語言。
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才是正確處理SCI期刊與中文期刊的明智之舉。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