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研結合 國家重點實驗室成新藥創新載體
近期,科研領域又有了新的進展,康弘藥業花費10億元,歷時10年,研發出來的“康博西普”已經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康博西普”的研發成功,迫使雷珠單抗大幅度降價。在我國產研結合的時代背景下,國家重點實驗室由于有經費支持,因此承擔了技術研發、學術成果轉化的重擔,不少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力也開始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
總體來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發展與運行已經初步形成了體系,區域經濟的驅動需要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更是創新的載體。
由于國家重點實驗室側重于應用領域的基礎研究,以研究成果落地為主要方向。因此,目前我國大多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都非常窄。
另外,也不排除某些實驗室為了拿補貼而虛報研究項目。不過,國家重點實驗室想要依托各個大學、中科院研究所而獲得較好的發展,還需要從多個領域進行加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報告》的統計,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里程已經有30余年,目前已經建設完成的共有317個,基本上各個領域都有涉及,生命、化學、信息數量最多。
從學科分布上來看,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還是較為合理的,大多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基礎農業等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學科。但是不太理想的就是部分領域重復建設、實驗室偏多。
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家重點實驗室應該服務于國家與社會需求,進行細分領域的研究,這樣也更加容易出成果,并將研究成果落地,實現產業化、商業化、進而也可以通過與市場的對接,解決經費來源的問題,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模式上,我國還需要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多依托于中科院在各地的研究所,要么就是綜合性的大學。而這,從體制上限制了實驗室的研究目標會受到較大限制,學術性較強,但是也決定了其市場嗅覺不夠靈敏,不復合我國創新服務經濟的發展思路。
文章鏈接:中國制藥網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5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