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 2013分會:美國年會創新計劃獎項的侯選者及獲得者
2013年6月6日,實驗室自動化與篩選協會2013亞洲會展在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盛大開幕,國內外知名藥企、生物醫學研究專家、學者等應邀參會。“美國年會創新計劃獎項的候選者及獲得者”報告分論壇于6月7日下午舉行,由RainDance科技研發副總裁Darren R.Link博士、百時美施貴寶公司高級研究員Andrea Weston博士、Montana分子Paul Tewson博士和默克公司體外藥理學理事會執行董事兼主席Jonathan H.Connick博士分別帶來了精彩的報告。
實驗室自動化與篩選協會的美國年會創新獎計劃憑其新穎、獨創、以及前瞻性的研究而聞名。2013年度的創新計劃見證了許多在實驗原理、設備設計及核心技術 上的重大突破,極有可能對將來的藥物研發流程產生重大的影響。本分會的演講嘉賓為本年度北美2013年會創新獎計劃的獎項候選者及獲得者,將會為聽眾帶來包括用于藥物研究中微流控芯片應用等技術在內的大量振奮人心的新思想,新技術及新設備.
RainDance科技研發副總裁 Darren R.Link博士
來自RainDance科技研發副總裁 Darren R.Link博士介紹了《液滴微流控系統在基因組學中的應用》。
由于檢測的需要,定量和監測基因在癌癥中的變化就促使了人類基因分析新方法的發展,而我們公司正在開發的微流控工具則可以滿足這些分析需求。這些工具中的第一個能提供一種方法,能夠在DNA測序分析之前通過在微流控液滴制備數百萬單個PCR反應,將病人基因組數千個不同的目標片段進行均勻的擴增。這種方法可以使得腫瘤學家確定和量化在異質性腫瘤樣本的低流行突變數。第二種工具利用體積小、皮升大小限制的液滴來引起熒光計數為1千萬的單分子PCR反應,可以精確定量野生型DNA中低水平突變的存在。
Darren博士還介紹了液滴微流控技術和相關技術發展的基本概念,重點介紹了最近的工作:使用熒光數字PCR來鑒別和定量大腸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突變DNA(KRAS和BRAF突變體)。使用微流控進行的檢測可以采用“液體活體檢視”檢測癌癥早期和監測藥物療效而無需使用微創手術。
Montana分子 Paul Tewson博士
來自Montana分子Paul Tewson博士帶來了《獨立第二信使系統的多重熒光測定:在活細胞中解碼GPCR的激活》的報告。
在藥物發現和基礎研究實時測量相關細胞組織類型的細胞信號通路的多重第二信使的需求在不斷增長。許多G-蛋白偶聯受體激活異三聚體蛋白,Gq,它反過來又激活磷脂酶C,PTC分裂磷脂酰肌醇4,5 -二磷酸(PIP2)產生兩個第二信使:甘油二酯(DAG),它仍存在于質膜上,且三磷酸肌醇(IP3)通過胞液擴散釋放細胞內的鈣離子(Ca2+)。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系列的多重傳感器可以同時測量活細胞中Gq通路中的兩種不同成分。
新的DAG和PIP2熒光傳感器能夠產生紅綠熒光強烈的變化,且它們可以與別的傳感器或者與現有的Ca2+傳感器在細胞檢測中聯合。這些檢測方法能夠在標準的熒光板閱讀器或活細胞成像系統實時同時的檢測到Gq信號的多重成分。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高級研究員 Andrea Weston博士
來自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細胞組的高級研究員Andrea Weston博士介紹了《質譜通量的量子飛躍:Nextval Mass Insight技術在監控人肝微粒體中細胞色素P450氧化酶抑制中的應用》。
在藥物發現過程的多個階段中,質譜已成為一個必要的工具,然而,應用這一技術進行大型化合物庫的高通量篩由于樣品在電離之前要進行純化而成為一個重要的挑戰。我們與Nextval合作評估一種高通量高速的質譜平臺,可以產生像細胞裂解物一樣復雜的聲學打印數列樣品。該技術利用聲學分配技術快速打印精準的、納升的微量滴定分析板到可尋的陣列然后耦合到一個利用矩陣自由硅基片的直接的表面電離方法。
一個基質的缺少阻礙了基質附助激光解吸電離離子源在導熱鹽上廣泛的使用,細胞色素(CYP)P450酶抑制作用實驗方法的開發,是利用了人類肝臟微粒體(HLMS)來作為酶活性的相關部分。移動這些檢測到Nextval平臺將會顯著提高CYP酶分析的吞吐量,能定量每秒鐘的多個樣品并且可以增大評估化合物的量。重要的是,該技術適合于化學和生物的廣泛應用且它在高通量篩選環境中的應用明顯有著深遠的影響。
鑒于這是一個真正的無標志技術,該方面避免了分析標簽介紹或報告中、使用熒光染料或抗體中的常見問題,此外,該平臺也可以促進分析監測來自更多生理相關細胞模型中內源性端點的直接使用。
默克公司體外藥理學理事會執行董事兼主席 Jonathan H.Connick博士
來自默克公司體外藥理學理事會執行董事兼主席Jonathan H.Connick博士介紹了《如何有效地管理科學合作》。
與CRO的合作已經成為現代藥企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可以為企業內部補充很多靈活性的需求、技術技能和人才。然而實現高效的合作也存在許多挑戰,物流和溝通以及所關注的周圍的適應性、知識產權和質量仍然是取得成功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