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與類型
最早黃酮類化合物主要是指母核為2-苯基色原酮的一類化合物,如今則泛指兩個苯環(A環與B環)通過中央三碳相互聯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根據中央三碳的氧化程度、是否成環、B環的聯接位點等特點,可將該類化合物分為多種結構類型,其基本母核結構見下表。
類型 | 母體結構 | 代表化合物 |
黃酮類 (flavone) |
| 黃岑素(baicalein) 黃芩苷(baicalin) |
黃酮醇類 (flavonol) |
| 槲皮素(quercetin) 蘆丁(rutin) |
二氫黃酮類 (dihydroflavone) |
| 陳皮素(hesperetin) 甘草苷(liquiritin) |
二氫黃酮醇類 (dihydroflavonol) |
| 水飛薊素(silybin) 異水飛薊素(silydianin) |
異黃酮類 (isoflavone) |
| 大豆素(daidzein) 葛根素(puerarin) |
二氫異黃酮類 (dihydroisoflavone) |
| 魚藤酮(rotenone) |
查爾酮類 (chalcone) |
| 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補骨脂乙素(corylifolinin) |
橙酮類 (aurones) |
| 金魚草素(aureusidin) |
黃烷類 (flavanes) |
| 兒茶素(catchin) |
花色素類 (anthocyanidins) |
| 飛燕草素(delphinidin) 矢車菊素(cyanidin) |
雙黃酮類 (biflavone) |
| 銀杏素(ginkgetin) 異銀杏素(isoginkgetin) |
黃酮類化合物除少數游離外,大多與糖結合成苷。糖基多連在C8或C6位置上,連接的糖有單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等),雙糖(槐糖、龍膽二糖、蕓香糖等)、三糖(龍膽三糖、槐三糖等)與酰化糖(2-乙酰葡萄糖、嗎啡酰葡萄糖等)。
天然黃酮類化合物除大多數為O-苷外,還發現有C-苷(如葛根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