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共聚羊城,共商儀器高質量發展
——第二十六次全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及地方協會負責人會議在廣州召開
2023年5月11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廣東省分析測試協會承辦的第二十六次全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及地方協會負責人會議在廣州順利召開。來自政府部門、各級分析測試中心及協會、檢驗檢測機構、科研院所、國內外儀器企業等40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會議,圍繞分析儀器創新、實驗室質量管理、檢驗檢測行業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開展研討交流。
會議現場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化學系張新榮教授(左)、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 研究員/主任陳江韓(右)主持會議
本次會議上,科技部基礎司閆益康同志、廣東省科學院陳為民院長和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理事長江桂斌院士分別為大會致辭。
科技部基礎司閆益康同志致辭
閆益康提出,高端科學儀器和實驗測試技術是引領前沿科學研究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科技部長期高度重視,持續推動科學儀器研發、應用和開放共享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高端科學儀器具有技術水平高、發展周期長、需反復迭代等特點,還需要長期積累和發展。期望與會的各位專家加強交流、凝聚共識,共同促進我國分析測試技術進步和儀器保障能力水平提升。
廣東省科學院陳為民院長致辭
陳為民表示,歡迎大家來廣州參加第二十六次全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及地方協會負責人會議。本次會議圍繞科學儀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測試標準化體系建設,探討分析測試中心發展機遇,對推動科學儀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分析測試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理事長 江桂斌院士致辭
江桂斌院士表示,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自1986年成立以來,在科技部和民政部的領導下,團結廣大會員單位,圍繞科技發展有關政策和規劃,積極為國內分析測試儀器企業服務,參與制定、修訂與分析測試相關的標準,促進分析測試技術進步。相信通過交流,此次全國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及地方協會負責人會議一定會取得預期成果。
參會人員合影
隨后,由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理事長江桂斌院士、清華大學/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會主任委員李景虹院士、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曹黎副主任、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 陳江韓研究員/主任、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劉成雁教授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作17個大會專題報告。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理事長 江桂斌院士
報告題目:分析儀器的創新與社會需求
江桂斌院士表示,作為基礎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分析儀器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中國儀器雖然在全球科學儀器市場占比少,但行業發展迅速。2008年至2018年十年時間內,我國科學儀器主營業收入增長了94.61%。然而,在此大背景下,國內對進口需求仍持續增加。因此,創新驅動儀器研制發展。隨著國家重視、政府引領、政策出臺和資金支持,創新不斷推動國產科學儀器設備占領市場,其中不乏海光、盛瀚、齊碳科技等大批優秀企業涌現。未來,應當改進現存問題,培養國際視野,重視全球格局,發展主流產業,創造中國品牌。江桂斌院士強調,中國科學儀器走向世界,是發展的必由之路。此外,他還介紹了新污染物風險評估儀器相關內容。
清華大學/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會主任委員 李景虹院士
報告題目: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2022年工作報告
李景虹院士介紹了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的組織、宗旨、管理部門和特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的高校會員單位有155家,高校分析測試分會的會員單位有130家。分會構建會員發展與信息化建設,設立多種獎項和培訓,積極開展實驗室管理研究與交流,同時以多種方式開展實驗室資質工作。此外,還有標準化工作、科普教育工作,并開展學術交流。李景虹院士還介紹了《中國分析測試技術叢書》,其面向世界前沿分析測試技術,是分析測試行業的紅寶書。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主任 曹黎
報告題目:地質實驗測試工作成效與展望
曹黎介紹了地質實驗測試在固體礦產全生命周期分析測試技術體系、能源礦產分析測試技術體系、野外現場快速分析測試技術與裝備體系、生態地球化學分析測試技術體系、海洋地質分析測試技術體系、地質實驗測試標準化體系等體系中的重要貢獻。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地質實驗測試工作現代化,應當提升地質實驗測試技術創新能力,攻克能源和戰略性礦產測試技術,構建現代化生態地球測試技術體系。
泰思肯公司應用專家 李景
報告題目:TESCAN All-In-One 綜合解決方案
李景介紹,目前掃描和雙束電鏡,正朝著更高分辨率、更好的加工性能、更方便的原位實驗、更全面的綜合表征的方向發展。僅僅依靠SEM,往往手段有限。因此,泰思肯提出了TESCAN All-In-One 綜合解決方案。一方面,雙數平臺上集合的TOF-SIMS聯用,提高整體分析性能,通過對氫元素、鋰元素的分析說明其優勢突出。另一方面,拉曼圖像聯用RISE解決方案,具有高精度、大景深、高襯度的特點,可以獲取更多信息。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王立華
報告題目:晶界塑性的原子機理
王立華介紹,材料的性質取決于原子結構。經過團隊20年在晶界塑性變形機制的研究,研發出一種原位原子尺度裝置,從而可以解決透射電鏡中力學驅動與雙軸傾轉不能兼得的難題。該設備已在百實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商業轉化,即INSTEMS系列-TEM原位原子分辨力熱電集成系統,可以在原子尺度看到晶粒滑移,能夠使人們從原子尺度理解一般的晶界如何在多晶材料中滑動。
賽默飛世爾科技 (中國)有限公司色譜與質譜事業部科研行業經理 董丹(左)
報告題目:探索發現——賽默飛超高分辨質譜助力新污染物篩查及暴露組學研究
材料與結構表征事業部市場經理 張楨(右)
報告題目:探索微觀世界極限,助力分析檢測事業——賽默飛電子顯微學整體解決方案綜述
董丹介紹了環境科學中的超高分辨質譜的4個應用案例:環境篩查、暴露組學、更好的研究對象和方法、職業暴露等。總的來說,環境研究中,Orbitrip可以有效提高數據的穩定性和深度覆蓋,從而促進新污染物領域快速發展。張楨介紹了賽默飛電子顯微鏡在環監、石油和地礦、商檢的應用案例,并分享了賽默飛電子顯微鏡產品家族內容。
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 研究員/主任 陳江韓
報告題目:淺談科學儀器研發過程的管理方法——重視集成開發流程(IPD),更快更好推動分析儀器研發和產業化
陳江韓表示,我國科學儀器存在產業化的短板,創造和創新的過程管理對我國科學儀器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要進行適度管理。集成產品開發(IPD),是一種端對端的產品管理方法論。世界500強中,超過80%采用了IPD方法來管理產品的研發。而我國科學儀器研發企事業單位對IPD的了解和認識還不是太普遍、太充分,應當加強過程管理,因地適宜,從而讓技術的快車在IPD的軌道上疾馳。
下午的報告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劉成雁教授和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繼續主持。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劉成雁教授(左)和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右)主持會議
島津企業管理 (中國)有限公司工程師 石欲容
報告題目:島津特色技術在分析測試中的典型應用
石欲容介紹了六種島津特色技術在分析測試中的應用實例,包括:一、全譜二維液相在化妝品、靶向代謝組學的應用。二、成像質譜顯微鏡在動物切片、咖啡豆、前體藥物中的應用。三、DPiMS在乳品、甲狀腺乳頭狀癌、小鼠活體中的應用。四、XPS在Ag靶、高溫催化反應池、原位充電附件中的應用。五、帶掃描電鏡的疲勞試驗機在動態過程檢測、三點彎曲實驗中的應用。六、超聲波探傷裝置檢測涂層剝離。島津分析計測儀器具有多種產品線,期望能為分析測試工作帶來幫助。
澳門政府注冊醫務化驗師、臨床醫學檢驗博士 吳許文
報告題目:港澳地區檢驗行業概況
吳許文分別介紹了香港和澳門檢驗行業概況。一方面,自1980年代起,香港檢驗及認證行業蓬勃發展,具有以下特點:專業的顧問服務、體系認證服務、配套檢驗服務、證書頒發服務、政府+高校+企業的合同協同。另一方面,澳門檢驗行業規模比較小。除醫療行業外,其他的第三方實驗室未受法律規管要求。最后,他還提到,要把握橫琴深度合作區機遇,提高服務意識,提高行業的專業形象,檢測業務多元化,協同合作、共享資源。
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博士 楊國武
報告題目:深圳地方協會營運及發展經驗分享
楊國武介紹了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機構設置及運行機制,下屬有食品、化工、環境、生化等11個專業委員會。近五年,協會承接政府項目服務106項,會員服務活動91場,制定并發布團體標準116項,組織高水平學術活動145項。作為地方協會,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以加強本地專家的凝聚力為根本,舉辦多種形式活動,提高協會影響力,增加造血渠道多樣性。
布魯克(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XRD銷售經理 王通
報告題目 :布魯克XRD 技術進展
王通介紹,XRD作為主要的結構表征工具之一,已經應用于各個領域,可實現多種應用。首先,布魯克智能化XRD平臺“D8 ADVANCE 達芬奇”,具有模塊化、自動化、全功能化的特點,配合多種探頭,可以在設備上實現多種功能。其次,“D8 DISCOVER”定制化平臺,可根據不同需求進行不同部件和模組配置,達到降低檢測下限等功能。
鄭州大學教授 張書勝
報告題目:鄭州大學現代分析與基因測序中心創新發展——暨2021年720水災儀器維修紀實
張書勝首先介紹了鄭州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的概況。中心由34臺/套儀器組成,總價值約3億元,承擔了多項國家科研項目,提升了測試服務水平與能力,為多項高水平成果產出提供了支撐。其次,他介紹了2021年720水災儀器維修紀實。在720鄭州特大暴雨中,中心一樓儀器全部被淹,中心及時對受災場地和儀器部件進行清洗。后續在領導、廠家和中心的多方努力下,有16套設備恢復工作。
德國耶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高級應用工程師 陳瑛娜
報告題目:挑戰極限——高靈敏度1CP-MS 助力您獲得更精準解決方案
陳瑛娜介紹道,PlasmaQuant MS 使用離子3D偏轉聚焦反射鏡系統+雙離子光學系統,引領離子光學設計,不斷提高使用體驗水平。通過對核電廠超純水Na分析、海水中15種痕量元素分析、飲用水中不同數量級元素分析、污泥中18個目標元素分析、有機樣品測定、全血樣品分析等實際樣品中測試表現,顯示檢出限更低、穩定性更好,實現了“多快好省”的目標。
成都科林分析技術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何啟發
報告題目:氣體萃取應用與發展
何啟發主要介紹了氣體萃取的優勢、自動頂空進樣器特點及應用和自動熱脫附特點及應用,包括HSTD多功能進樣器和AutoHS自動頂空進樣器的功能和應用,其穿檢出限非常低,實現了無吸附劑的濃縮。接著,又介紹了在線熱脫附(預濃縮)應用和頂空固相微萃取應用,并展示了相關創新產品。
廣東省分析測試協會研究員 吳惠勤
報告題目:中藥數字化研究 促進中藥高質量發展
吳惠勤指出,中藥質量是制約中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為推動中藥的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要利用中藥數字化研究以數字形表征中藥物質基礎構成。目前,重要數字化研究成果成功用于多個中藥材、中藥復方、中藥配方顆粒等中藥產品質量標準制訂及生產工藝研究,推動中藥高質量發展。
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 孟子暉
報告題目:光子晶體傳感技術
孟子暉介紹,光子晶體傳感器易于制造、快速響應、裸眼檢測、無需電源等特性可以提供便攜的檢測平臺,在多個檢測方向上有應用。爆炸物檢測方面,分子印跡光子晶體(MIPCs)對目標化合物都有比較好的區分效果。VOC檢測方面,纖維素光子晶體可提高靈敏度。可穿戴方面,可穿戴素纖維素符合光子晶體光學傳感器可以檢測痕量的水。生化傳感方面,二維光子晶體水凝膠傳感器可以用于檢測細菌脂多糖。手機傳感方面,可準確表征材料結構色。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教授 劉成雁
報告題目: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工作介紹
劉成雁首先介紹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相關情況。2021年BCEIA會上,廠商數量和注冊觀眾都達到了歷史新高,分別為716家和32938人。邀請國內外院士22位,展出墻報327篇,同時官方直播、同行關注,盛況空前。BCEIA2023 將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舉辦,展廳規模53400㎡,計劃1800個展位,并推出體外診斷、前沿材料、環境監測等特色展區,歡迎各位行業工作人員參會!其次介紹了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的相關情況,包括科技成果評價工作、分析測試技術標準化工作。協會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有關政策和規劃,積極開展學術交流以及咨詢和培訓,并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作用。
現場展覽
賽默飛
布魯克
泰思肯
耶拿
島津
成都科林
堀場
天津阿爾塔
儀電
海能技術
睿科
寶中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