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食品檢測服務機構的發展策略分析
食品檢測行業已逐步發展成為“朝陽”產業。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繁曝光,提升了消費者和政府對食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重視程度,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指標的檢測也越來越嚴格;另外,受國外嚴格的進口標準和監管的影響,例如美國在2011年修改的《食品安全化法案》當中就進一步提高了進口食品的安全標準,并授權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出口國的食品生產設備以及食品進行檢測,看其是否達到美方標準。 相應的也促使了我國的檢測標準以及檢測手段進一步提高。本文介紹了當前檢測行業的現狀,并且針對國家檢測、企業內部檢測和民營檢測機構檢測做出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發展民營檢測機構的政策建議。?
一、?食品檢測服務行業介紹?
截止2010年,全國具有食品安全相關檢測能力的技術機構近7000家,從業人數達15.04萬,大部分隸屬于衛生、農業、質檢、糧食、食品藥品監管、環保等部門,且絕大多數檢測機構的規模較小、檢測項目單一、業務范圍限于局部區域及所屬行業部位。由于長期的壟斷地位造成市場服務意識僵硬、缺乏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自主擴張能力較差,盈利能力不足。?
(一)行業簡介?
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主要通過檢測儀器及配套試劑等食品安全檢測設備提供包括質量認證、食品檢驗檢疫等方面的服務。?
食品安全檢測服務包括:食品是檢測服務和食品認證服務。食品認證服務是指有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就食品安全質量提供保證;例如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ISO9000/ISO14000/ISO22000/HACCP/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等。食品檢測服務是指利用相關食品檢測儀器或者試劑等高科技產品檢測食品中是否存在添加非法成分以及是否存在合法食物添加物含量超標等危害食品安全情況的檢測服務。?
(二)行業特點?
食品檢測服務行業特點:1、具有數量龐大的客戶群,檢測頻繁。各級食品生產商都是按照客戶或政府的要求來對食品質量進行檢測,且食品生產商眾多(40多萬家),構成了檢測機構龐大的客戶群;另外由于食品推陳出新速度快,且每一次批量出貨都需要提供檢測報告,所以客戶的檢測頻率也較高。2、檢測機構應自覺維護自身的市場公信力,公信力是一個檢測機構發展的基石。3、食品檢測服務的區域性特征顯著,因為在檢測過程中,一般由客戶送樣或檢測機構到現場采樣后在實驗室完成,因此距離遠近會直接影響送檢樣本成本和服務時效,所以靠近客戶的空間分布很重要。4、由于客戶的檢測需求是多樣化的,因此,綜合化的網絡服務能力是滿足客戶需求的關鍵。近年來,大型綜合性檢測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較大規模的收購兼并,目的就是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綜合性網絡資源。5 、人才同樣是一個檢測企業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檢測企業與一般的企業不同,是人力和技術密集的行業,技術人才是競爭的核心。檢測企業的核心產品是檢測數據和檢測報告,其核心產品的質量及其依賴人才。所以人才同樣決定著檢測機構發展。?
二、?食品檢測服務行業現狀?
(一)市場構成?
在中國的檢測市場上,主要由國家檢測,企業內部檢測和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構成。政府強制性檢測是全部檢測市場的主體部分,目前國家檢測機構利用其傳統壟斷優勢占據此領域;外資檢測機構與民營檢測機構構成獨立第三方檢測的主體,是政府強制性檢測之外的全部檢測內容。?
(二)市場份額?
目前國有檢測機構憑借其壟斷優勢占據了55%以上的市場份額;外資檢測機構利用其雄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以及強大的品牌和市場認知度,占據中國食品安全檢測35%左右份額;民營檢測機構起步較晚,資本實力小,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市場份額接近10%。當前,目知名的外資檢測機構包攬了國內第三方檢測80%以上的市場份額。另外,民營檢測如華測檢測、AOV安姆特檢測等幾家民營機構相對知名,檢測項目各有側重,只占有第三方檢測市場20%左右的市場份額。我國的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依然處在前進時期,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力爭發展到可與外資檢測機構平分第三方檢測市場。?
(三)市場規模?
據CCID預測,我國檢測市場扔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總的市場容量將從2009年的569.6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1009.4億元,無論是總體檢測市場容量還是出口產品檢測市場容量,均呈現上升的趨勢。?
就食品檢測行業而言,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于20世紀初以農畜產品檢驗起步。隨著中國食品安全相關的法規條例出臺和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逐漸加大,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迅速發展。2009-2012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規模年均增速達到約20%,2012年市場規模為40.1億元,同比增長11.1%,2013年行業規模達到44.11億元。?
而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要求,2011-2015未來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將覆蓋全部縣級行政區域,監測網點擴大到2870個;預計拉動食品檢測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年均復合增速超過50%。?
三、當前食品檢測服務機構分布狀況?
截止2010年、全國具有食品安全相關檢測能力的技術機構近7000家,從業人數達15.04萬,實驗室在全國分布比較均勻,但是,如果從設備規模和投資情況來看,仍然是東部一線城市及東南沿海地區的檢測能力比較強。我國農產品與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基本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聚集發展的格局,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城市,由此向周邊地區輻射。?
環渤海區域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等省市。北京憑借全國的行政中心的獨特優勢,匯集了絕大多數國家級政府檢測機構和檢測行業管理部門如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各級行業主管機構。?
包括上海、浙江、江蘇的長三角地區,是外資第三方檢測企業的聚集地。外資第三方檢測機構歷史悠久,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在我國處于領先水平,另外,外商檢測機構具有全球公信力與權威性,并且具有很高的國際認可度,因此,國內出口產品多采用外商檢測機構進行第三方認證,所以可以說長三角地區在外貿出口檢測領域擁有絕對實力。 以廣州和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民營經濟以及中小企業非常活躍。民營第三方檢測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也吸引了企業入駐,但是外資第三方檢測機構實力明顯落后于長三角地區。由于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活躍,進出口貿易頻繁,由此帶動了民營第三方檢測服務的繁榮。深圳華測是國內最早在創業板上市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總體而言,我國農產品與食品安全檢測服務行業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北京主要聚集了國家級檢測認證機構,而第三方檢測機構則主要分布在上海、廣州和深圳,其中以上海為外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聚集地、以廣州深圳為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聚集地。?
四、第三方食品檢測服務機構優劣勢分析?
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是獨立于貿易、交易、買賣、合作和爭議各方利益以及法定身份之外的,獨立公正的非政府檢測機構。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在多個行業領域內依據標準、合同或協議獨立公正地進行檢測,檢測過程和結果不受委托方和其他外來方的影響。?
首先,來分析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優勢。目前,我國的食品檢測基本由政府機構與企業自帶檢測機構完成。第三方食品檢測市場剛剛起步,遠未成熟。但是當前國內出現的不少食品安全危機基本由外資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出來。那么,為什么政府檢測機構與企業自檢機構無法檢測出問題呢?對于政府機構來說,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僅為國際標準的兩成,這種低標準也成為企業自帶檢測機構乏力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出于地方保護主義與各方利益牽扯,最終導致政府檢測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不夠得力,政府信譽也由此受到了傷害。對于企業自檢機構來說,自然更加傾向于保護企業自身利益,錯誤檢測在所難免。因此,第三方檢測機構相對于企業內部檢測,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和獨立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檢測成本相對較低;而對于國家檢測而言,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運作更加市場化,機構的發展更加靈活,并且可以跨行業跨區域發展業務。?
盡管第三方檢測機構由于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以及較高的社會認可度,發展潛力很大,但是目前的問題就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尤其是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并沒有像外資檢測機構那樣得到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并且檢測儀器設備的高成本,企業融資困難,也阻礙了民營檢測機構的發展。另外,就檢測企業自身來說,目前也正處于行業亂象繁多的艱難前行期,一方面他們是食品企業的監督者,另一方面又要與食品企業做生意,這就造成了檢測機構定位不明確。同時。也存在一些小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了爭取客戶,節省時間,幫助客戶順利申請到證書,在不做檢測的情況下為客戶出具檢測報告,嚴重擾亂了檢測行業的秩序。?
五、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政府政策支持?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便利的融資條件、優惠的稅收條件以及技術上的支持,對民營檢測機構的發展將起到基礎性的促進作用。?
(二)著力提高公信力和權威性?
由于當前我國的民營檢測機構缺乏一定的權威性和認可度,政府和公眾更傾向于信賴國家檢測機構以及外資檢測機構,基于此,地方政府應該引導民營檢測機構積極通過國內外檢測認證,致力于培養一批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認證機構,進而使其逐步走向國際,并得到國際認可。?
(三)引導檢測企業上市?
檢測行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檢測設備直接決定了一個檢測機構的檢測成果以及權威性。但是,檢測設備的引進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一般規模的省市級檢測中心投資均在幾千萬元以上甚至上億元,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高質量儀器設備,很顯然由單個投資者建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根本沒有這個實力,因此目前難以建立高規格的權威檢測機構。面對巨大的資金需求,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融資優勢,引導檢測企業上市,同時也可減輕對銀行信貸的依賴。?
(四)引導檢測企業并購重組?
客戶的廣泛需求決定了檢測機構應具備綜合化的檢測服務能力。因此,為獲得具有綜合服務能力的資源,并購是比較成熟的檢測市場中的主要擴張手段。通過并購實現業務拓展可以說是目前檢測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檢測行業對于檢測資質的要求非常高,通常要進入一個新的檢測市場或者領域,要具有相應的檢測資質,單憑一個機構自身的技術力量往往難以完全符合所有檢測資質,因此并購就成為一個快速進入子市場的利器。并且近年來,大型綜合性檢測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較大規模的收購兼并,在短時間內獲得網絡資源附帶的資質、渠道和人才,以填充檢測能力的空白領域。?
(五)加大檢測行業人才培養?
檢測行業不僅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也是人才密集型行業。檢測企業的核心產品是檢測數據和檢測報告,不論是檢測儀器的操作還是核心產品的質量都及其依賴人才。一方面,國家可以從大學教育入手,通過加大教育的投入,培養具有高水準的檢測人才;另一方面,檢測行業可通過與專門的研究機構合作吸納人才。?
(六)加強社會監督 嚴厲打擊行業亂象?
第三方食品安全檢測機構要想得到社會和政府的認可,就必須追求檢測結果準確、公正、客觀,不受行政命令、政府部門以及其他組織或個人的影響。一方面,對于一些為自身利益不顧行業道德和秩序的檢測企業,應給予嚴厲打擊,并支持其中能力較強的佼佼者,迫使其他檢測機構在市場競爭壓力下提升檢測技術和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應加強社會各界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使得食品生產商無法再通過假報告、假證書獲得長期利益,企業自身便會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準確的檢測報告。這樣,第三方檢測才能真正起到公正、權威的作用。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