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17個檢驗指標解讀(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建議根據病情需要監測:血常規、尿常規、生化指標(肝腎功能、乳酸、血糖、電解質、乳酸脫氫酶等)、心肌損傷標志物、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凝血功能、動脈血氣分析、胸部影像學等,有條件者可行細胞因子檢測。
以上17個檢測項目,是否都了解了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下新冠肺炎診療中出現的這些檢查項目。
一、常規初診檢查指標
1.血常規
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白細胞分類計數及血小板(PLT)等。
診療方案中的描述: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嚴重者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進行性減少;
常用儀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全自動化程度:高,樣本直接上機檢測,批量進樣
樣本及用量:靜脈全血,5歲以下兒童可用手指末梢血;一般需10-30微升
檢測時間:單樣本1分鐘內,門診30分鐘內可拿到報告單
實驗室開展要求:基礎檢測項目,醫學檢驗實驗室必備
開展難度:★☆☆☆☆(非常容易)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標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標,對機體內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映,其中白細胞分類計數中的淋巴細胞:減少多見于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細胞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或接觸放射線等;增多見于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數據:入院時,82.1%的患者淋巴細胞減少,36.2%的患者血小板減少。總的來說,33.7%的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中國武漢地區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138 例住院患者臨床特征分析》中[4]分析33 例 NCP 患者(5 例非存活者和 28 例存活者)數據的動態曲線如下:
2.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
診療方案中的描述: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升高;
常用儀器: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
全自動化程度:高,樣本直接上機檢測,批量進樣
樣本及用量:靜脈全血,5歲以下兒童可用手指末梢血;一般需10-30微升
檢測時間:單樣本5分鐘內,門診30分鐘內可拿到報告單
實驗室開展要求:基礎檢測項目,通常與血常規一起檢測
開展難度:★☆☆☆☆(非常容易)
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濃度很低(<5mg/L),而在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其濃度顯著升高。CRP濃度在炎癥6小時左右升高,48小時即可達峰值,隨著病變消退、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恢復降至正常水平。此反應不受放療、化療、皮質激素治療的影響。因此,CRP的檢測在臨床應用相當廣泛。
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研究數據: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升高(≥10mg/L),嚴重患者升高更明顯。非重癥患者中≥10mg/L有56.4%,重癥患者中≥10mg/L有81.5%,平均升高比例為60.7%[3]。
3.血清淀粉樣蛋白A
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屬于高敏度脂蛋白,是載脂蛋白家族中的異質類蛋白質,在炎癥發生時被高度誘導,在宿主防御中起著重要作用。
常用儀器: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
全自動化程度:高,樣本直接上機檢測,批量進樣
樣本及用量:靜脈全血,5歲以下兒童可用手指末梢血;一般需10-30微升
檢測時間:單樣本5分鐘內,門診30分鐘內可拿到報告單
實驗室開展要求:基礎檢測項目,通常與血常規和CRP一起檢測
開展難度:★☆☆☆☆(非常容易)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