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核能供熱,“零碳”供暖……看今年冬季減碳新特點→

    2021.11.15

      今天(15日),我國北方地區開啟了新年度的供暖季。實際上由于前段時間部分地區出現了雨雪降溫等惡劣天氣,有的地方已經提前供暖。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使用清潔能源、高效利用資源、精準控溫、減碳降碳成為今年供暖季的主要特點。

      山東海陽:實現“零碳”供暖

      山東海陽市整個城區實現核能供暖,一個供暖季預計就可減少原煤消耗10萬噸,實現“零碳”供暖。

    image.png

      核能供熱是指從核電機組抽取高壓缸排汽作為熱源,通過換熱站,在物理隔絕的情況下,進行5次熱量交換,最終通過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送到用戶家中。目前,海陽城區的20萬居民全部用上核能供熱。

      與天然氣、煤炭相比,核能供熱從根本上消除了二氧化碳及各類污染物排放。記者了解到,項目投運后,取代了海陽市原有的12臺燃煤鍋爐,每個供暖季預計可減少原煤消耗10萬噸,實現“零碳”排放。

      核能供熱迎來發展“窗口期”

      海陽核能供熱邁出了我國核能綜合利用的第一步,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利用率。目前,核能供熱已迎來發展“窗口期”。

    image.png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冬季供暖面積以年均約10%的增速增長。截至2019年底,全國集中供熱面積已達110億平方米,北方城鎮供暖能耗為1.91億噸標煤,約占建筑總能耗1/4。專家表示,北方供暖需求增長快,但熱源在減少,需要大力發展包括核能供暖在內的清潔能源供暖。

    image.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 江億表示,國家抓這個碳中和、碳達峰,替代化石能源。有核電的地方利用核電余熱來解決城市供熱問題,它不增加任何排放,就能把那塊余熱拿出來解決城市供熱。

      核能供暖在山東海陽率先落地,核能供熱逐漸走進公眾視野。作為清潔供暖的實現途徑之一,核能低碳供暖的優勢也正在顯現。

    image.png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周大地表示,海陽這次做了示范,從商業上、技術上、經濟上,它都很可能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據了解,在我國核電起步之地浙江省海鹽縣,以秦山核電站為依托的海鹽縣核能供暖節能工程示范項目目前也正在建設當中。項目整體目標是到2025年,核能供暖面積達到400萬平方米,覆蓋海鹽縣主城區。

      此外,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小型模塊化供熱堆、大型熱電聯產核電項目也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吉林:空氣能熱泵供熱 減排天更藍

      目前,利用各種清潔能源供暖已經在全國推廣。今年以來,吉林省大力實施清潔能源采暖工作,吉林延邊已經大面積采用空氣能供暖,二氧化碳及各類污染物排放大幅度減少。

    image.png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的一所小區內,剛剛完成了新型空氣能熱泵替代燃煤供熱的改造工作。記者走進居民家中,室內溫度計顯示為24度以上,體感十分舒適。

      吉林延邊州圖們市月宮小區居民 李帥:“現在屋里可熱乎了,出門也沒有什么大煙囪了,基本上沒有煙塵什么的了。”

      這種新型空氣能熱泵供熱,通過壓縮空氣,吸收空氣中的熱量來制熱。形象地說,就是像打氣筒一樣壓縮空氣,使空氣溫度升高,然后將熱量傳導到室內水中,具有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經久耐用、供暖穩定的特點。與傳統燃煤鍋爐、燃油鍋爐相比,空氣能熱泵熱效率最高,消耗1度電,能從空氣中吸收3度電才能產生的熱能,節能效果最好。

      吉林延邊州圖們市供電公司副經理 劉興寶介紹到,熱力公司采用空氣源熱泵設備供暖方式以后,(可以)對不同取暖用戶采取差異化管理,比方說對事業單位、學校取暖用戶的供暖設備主要在白天運行,對居民用戶的供暖設備,主要在夜間運行。經過測算,采暖季的用電量同比降幅達到了12.45%,節約電費58萬元,極大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

      國網延邊州供電公司電力工業高級工程師 李旺洋認為它的好處可以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同時還可以兼顧著生活的熱水。從環保上講,它減少了大氣污染排放。

      截至目前,空氣能供熱已經在吉林延邊使用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用空氣能替代燃煤供熱改造工作已經完成192萬平方米,未來三年內計劃再改造150萬平方米,使它進一步在生活、工業、農業等領域發揮其節能降耗的特點。

      吉林省延邊州發改委能源處處長 喬德鵬表示,推廣清潔能源就是為了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努力。下一步將繼續推進清潔能源(使用),減小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提高清潔能源比例,讓綠色發展之路后勁更足。

      航天科技助力冬季供暖

      除了核能、空氣能等清潔能源技術幫助居民冬季住得更加溫暖,就連平時高大上的航天技術也進入了供熱系統。什么航天技術可以幫助供暖?又有什么提升呢?

      這是將航天科技運用到民用供暖領域的智能變頻柜。通過這臺智能變頻柜,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氣候條件對居民室內溫度進行精準調節,讓廣大市民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航天技術涉及多個領域,其中熱控技術在航天器發射、返回以及在軌運行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科研人員通過將航天技術中的熱控技術與城市供熱系統相結合,可以實現供暖溫度的精準控制。

    image.png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萬源科技工程師 王猛表示,根據冷暖情況,通過熱力的控制中心下發控制指令,包含當天的供暖溫度,然后由工作站下發到換熱站的控制設備,由控制設備來具體執行指令,來達到一個供暖的效果。

      王猛還告訴我們,以往的換熱站需要專人維護,時刻監視設備狀態,一旦出現故障,需要及時通知維護人員,對設備進行檢修。而這套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的智能熱控系統,可以實現無人值守、安全供熱。

      故障信息通過無線的數據發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統一發放維修指令,節約了維護成本,在沒有人的情況下也可以安全運行穩定運行。根據用戶的反饋,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包括它的穩定性、安全性,都還不錯的。明顯能感覺到的是室溫更恒定了,不會出現忽高忽低的狀態。

      內蒙古:傳統能源供熱企業的節能減排探索

      目前,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傳統化石能源供熱生產方式,以保證供熱穩定可靠。據了解,傳統能源供熱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也在進行著積極探索。

      前幾天,內蒙古通遼市遭遇了暴雪極端天氣,對正在進行的供熱工作帶來了挑戰。記者來到負責通遼市主城區22.18萬熱用戶供熱工作的通遼熱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認真維護設備,確保供熱機組穩定運行。

      國家電投通遼熱電公司檢修分場副主任 岳宏亮表示,正在檢查的是熱網升壓泵,這個設備對于我們熱電聯產機組來說比較關鍵,主要關系著供熱管網給水供給,以確保供熱系統運行穩定。

      與單純的發電機組相比,這個熱電聯產機組可以通過降低機組真空,提高排氣溫度,實現循環水供熱。它能將排放大氣的熱量進行回收再利用,進而形成發電、供熱、供氣一體化生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國家電投通遼熱電公司熱網調度指揮中心調度長 李祉洋認為通過近兩年的熱網自動化改造,我們在節能降耗方面有很大程度提高。據統計,上個供熱期節約燃煤大約27000噸。

      在傳統能源供熱生產方式中,水資源消耗也非常多。記者了解,過去需要抽取地下水作為機組水源,不僅浪費寶貴的地下水資源,還為企業帶來一筆較大的費用支出。從去年開始,通遼熱電公司完成了中水系統改造,將機組用水替換成城市污水處理后達到規定標準的中水。據統計,中水系統投運后,每年可以節約地下水資源310萬噸。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