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人工智能” 千億資金打通AI醫學影像賽道
近年來,AI+醫藥成為生物醫藥賽道熱點,據數據統計,過往的五年時間,近千億資金注入醫療人工智能賽道,醫療影像AI、AI制藥、醫療AI機器人(10.00 -0.10%,診股)等細分賽道都在飛速發展。其中,醫學影像是醫療AI行業增速最快、資本熱度最高的細分賽道之一。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AI醫學影像適用模態、覆蓋病種、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在降低科室醫生診療負擔的同時,也減輕了醫保資金的支付壓力,助力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此外,AI醫療影像企業獲取三類證的步履加快,業內企業IPO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AI醫療影像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行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
賽道核心價值顯著 審評審批已逐步完善
AI醫療影像產品常應用于超聲影像、放射影像、病理影像等非臨床科室,應用場景主要支持CT、MR、DR、超聲等模態,覆蓋頭、胸、腹、骨等部位、涵蓋腦卒中、顱內腫瘤、冠心病、肺結節、肺炎、乳腺癌等疾病,實現輔助篩查、輔助評估、輔助診斷等功能。
AI醫療影像的核心價值在于緩解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包括醫保資金支付壓力大、影像科室醫生工作負擔沉重兩個方面。現階段,惡性疾病的高額支付費用由統籌賬戶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保與個人賬戶的商業保險或其他自費部分支付,醫保統籌基金與個人都承擔著較大的經濟壓力。
醫生負擔方面,基層醫療機構主要面臨影像科人才與設備資源短缺的問題;一級、二級醫院的影像科人才稀少,且診斷水平相比三級醫院有所欠缺;三級醫院則肩負較大的拍片、審片負擔,通過AI技術和醫療影像結合,可以實現海量影像數據的初步篩選及輔助診斷,能夠彌補各級醫院影像科室的不足,大幅提升診療效率與水平。
資料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審評審批層面,根據《深度學習輔助決策醫療器械軟件審評要點》要求,國家藥監局將AI醫療輔助診斷產品列入管制力度最強的三類醫療器械范圍。但作為非傳統類的軟件類醫療器械,AI所使用的算法、調用的數據、作用的目標都在傳統指導原則之外,因此直至2020年,沒有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智能化產品通過審評審批。
2020年后,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審批框架逐步成型,企業審批速度大幅加快。截至今年9月1日,已有累計28家企業的49款AI產品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其中,聯影集團以6張醫療AI三類證位居榜首,旗下聯影智能獲5張三類證,聯影醫療(0.00 +0.00%,診股)獲1張三類證;深睿醫療并購依圖醫療后總計獲得5張三類證;數坤科技、推想醫療及醫療器械制造商樂普醫療(22.00 -2.87%,診股)各獲得4張三類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蛋殼研究院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制圖
從整體趨勢看,國家藥監局批準AI醫療器械三類證的速度不斷變快,加速了醫療AI的商業化進程。值得一提的是,已獲批三類證的AI醫學影像產品以早期篩查為主,能對疾病進行定性診斷的獲證產品較少,這也或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競爭點。
頭部企業已成功IPO上市?市場高速增長投資熱度持續
從院內產品線看,AI醫療影像的市場規模主要依靠肺部、糖網相關產品帶動,49款獲批AI產品中,基于CT影像的肺結節AI多達9個,數量位居第一。糖網病變AI影像獲證產品共有7個,位列第二。主要是因為兩者均有豐富的公開數據集,患者人數眾多,相關標準易于制定,臨床試驗所需各期數據獲取難度、成本低。
而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后期,以心腦血管、骨科、乳腺等為代表的AI醫療影像產品將進一步得以發展,不斷擴充賽道的市場容量。在技術迭代、監管審批效率提升的背景下,AI醫療影像的市場規模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期。根據健康界研究院分析,預計2025年中國AI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突破80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健康界研究院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制圖
從投融資熱度來看,2017年至2021年,中國AI醫學影像領域共發生98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達67.5億元,融資金額不斷攀升。從融資輪次來看,大部分企業處于初期的A輪或B輪融資階段,部分企業開始步入發展成熟期。
2021年,聯影醫療、東軟醫療、推想醫療、數坤科技、鷹瞳科技等先后遞交招股書,鷹瞳科技率先上市,AI醫學影像迎來收獲期。鷹瞳科技的產品原理與AlphaGo類似,即收集高質量的視網膜圖片,請專家來做交叉標注,看是否有相關病變的跡象,然后通過學習專家判斷的方法和經驗來進行自我訓練。
2021年7月,鷹瞳科技與中山眼科中心等開展的一項研究在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數字健康》發表,并獲得封面推薦,該研究采用26萬張視網膜圖像,覆蓋28個省市,51家醫療機構,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多病種視網膜影像AI的真實世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由鷹瞳科技開發的可識別14種眼底異常的算法模型平均AUC達0.968,準確率媲美眼科專家。
在鷹瞳科技與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教授團隊、愛康集團開展的另一項多病種AI全國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中,其全球領先的算法性能一樣得到了證實。研究團隊于2022年5月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研究成果。研究結果顯示,鷹瞳科技開發的10種常見眼病篩查算法模型的準確率堪比自身眼底科專家,且篩查用時可節省約75%。
極高的準確率及篩查效率既賦予了鷹瞳科技產品以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提升了業界對于AI醫學影像產品的認知度,促進了行業發展。在市場不斷擴容、投資熱度持續、代表企業及產品樹立成功典范的背景之下,“AI+醫學影像”賽道已步入發展快車道,成為醫療AI市場增長的核心驅動力(838275,診股)之一。
更多醫療AI細分賽道、上市公司分析,敬請關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后續內容。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項目成果
-
科技前沿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
-
產品技術
-
焦點事件
-
項目成果
-
焦點事件
-
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