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胡茵玲教授Cell子刊再發激酶新成果

    2007.7.30

    來自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華裔女教授胡茵玲(Yinling Hu,音譯)及其同事于7月20日在《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顯示,一種叫做IKK-α的蛋白質在一種皮膚癌——侵襲性鱗狀細胞癌中基本上不表達。IKK-α可以阻止一個關鍵性的“檢查點”基因不被沉默。

    據胡教授在文章中介紹說,當細胞中DNA發生損傷的時候,抑癌基因p53會激活檢查點基因14-3-3-sigma的表達。該檢查點基因所表達的蛋白,能有效阻止損傷細胞的分裂,從而能夠及時糾正拷貝過程中的遺傳錯誤,不致于將錯誤傳遞到子代細胞中。一般情況下,攜帶損傷基因或基因功能不正常的細胞,容易發生增殖失控,成為癌變細胞。而IKK-α的缺失表達或表達量過低,會讓檢查點基因容易遭受沉默。

    2006年,胡教授發現IKK(I B kinase)激酶在人類和小鼠鱗狀上皮細胞癌的形成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這項研究的結果公布在11月的《美國科學院院刊》雜志的網絡版上。

    為了弄清IKKα在人類皮膚疾病中的作用。胡博士領導的研究組分析了人類鱗狀上皮細胞癌(SCC)中IKK 的表達和IKK 突變。他們發現在分化程度低的人類SCC中IKK 的表達明顯減少,并且在九分之八的人類SCC樣本中鑒定出Ikkα的外顯子15中的Ikkα突變——這意味著Ikk 與這種人類皮膚癌的形成過程有關。

    而且,在一種用化學致癌物誘導的皮膚癌中,上皮細胞過量表達人類Ikkα的小鼠能夠控制一種被縮短的兜甲蛋白(loricrin)啟動子。通過Ikkα轉基因來促進上皮細胞最終分化時,能夠降低上皮中有絲分裂的活動水平,并且減少皮膚基質中血管新成的活動。

    因此,上皮中Ikkα的過表達能夠對抗致癌物質誘導的促有絲分裂和血管形成活性,從而抑制腫瘤的惡化和轉移。

    胡博士研究方向簡介:

    ?

    1_200707301035361.jpg

    Research Interests: IkB 激酶; 角質細胞分化; 細胞增殖; 皮膚癌; NF-kB活性。

    胡教授的實驗室主要研究與角質細胞分化、增殖和癌變有關的IKB激酶(IKKa)。

    表皮的形成是角質細胞分化、增殖和死亡的連續、協調的過程。人們對這個過程還知之甚少。該研究組目前正在確定負責角質細胞分化和增殖開關的IKKa下游作用因子,并且還在調查是否由突變的IKKa導致失控的角質細胞生長是否能有助于弄清特定環境下癌癥發生的機理。

    該實驗室的實驗手冊總結了敲除、條件性敲除和小鼠敲除實驗、角質細胞生物學研究、蛋白激酶活性分析、免疫組織化學和腫瘤生物學中應用到的基因重組經驗。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