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重組酶是什么?
2006 年,Piepenburg 等首次提出了重組酶聚合酶擴增反應(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它是由重組酶(T4 uvsX)、聚合酶(Bsu)和單鏈結合蛋白(gp32)以及兩條特異性的上下游引物參與的等溫擴增。
首先, T4 uvsX 在輔助因子 uvsY 的作用下與引物結合形成核酸蛋白復合物,然后該復合物尋找與靶標 DNA 的互補區域進行雜交并置換下另一條單鏈,置換下的單鏈馬上被 gp32 結合防止其再與互補鏈雜交,最后 T4 uvsX 在 ATP 的作用下與引物解離,聚合酶 Bsu 與引物結合并沿模板進行延伸(圖 1)。
該反應在 37~42℃下 30 min 內可以獲得 1012 拷貝的擴增產物,其靈敏度可達到單拷貝,其擴增產物長度在 500 bp 以內最佳。對 RPA 產物的 檢測可采用包括瓊脂糖凝膠電泳、熒光探針實時檢測、及側流層析檢測等多種方法。由于 RPA反應快速、靈敏以及恒溫條件溫和等特點,因此易于與微流控芯片結合開發出對病原微生物的即時檢測(point-of-care testing, POCT)技術 。
圖 1 重組酶聚合酶擴增反應基本原理;1:在重組酶作用下,引物與靶序列結合;2:引物與靶序列結合后置換下的單鏈被單鏈結合蛋白結合;3:在聚合酶作用下進行延伸, 同時置換下的單鏈被單鏈結合蛋白結合;4:同源雙鏈分離,持續延伸;5:形成新的雙鏈,并進行下一個循環。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