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中國環境質譜大會華麗落幕

    2023.3.27

    2023年3月25日,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化學學科支持的《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在青島市順利舉辦。本次會議以“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為主題,邀請國內質譜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做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旨在推動質譜技術在環境及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

    經過兩天的精彩報告,迎來了27日的閉幕式暨頒獎典禮。會上陳洪淵院士、朱永官院士等專家做出了精彩報告。本次大會增進廣大質譜科學工作者及質譜相關從業人員間的交流和合作,以促進中國質譜事業的發展和我國環境污染的防治。分析測試百科網為您帶來精彩報道。

    373694_202303271425491.jpg

    大會現場

    373694_202303271426281.jpg

    報告人:清華大學 張新榮教授

    報告題目:單細胞質譜分析的方法與儀器研究

    單細胞技術成為環境與生物醫學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在環境毒理研究和臨床醫學診療中,單細胞分析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期,Nature最新熱點是單細胞技術與癌癥免疫治療相結合。免疫抑制劑治療法僅對少數腫瘤患者有效,科學界亟需找出腫瘤細胞發生免疫逃逸的其他機制,從而開發新的腫瘤免疫療法。張新榮團隊結合質譜成像與機器學習進行組織切片細胞定位,分析了腫瘤組織樣本免疫微環境成像。

    373694_202303271427061.jpg

    報告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吳永寧研究員

    報告題目:替代蛋白與細胞工廠中合成生物學法規科學

    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樹立大食物觀,樹立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國科學家在細胞工廠領域完成的學科里程碑事情越來也多,技術進步使得合成生物學應用的產品從高附加值向大宗產品的轉變。在保護資源與環境、保障人民健康和社會安定的前提下,對生物合成與細胞工廠技術研發、應用(包括產品)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理機制。生物合成與細胞工廠主要應用于生物制造、生物燃料、生物傳感、DNA存儲等領域。吳永寧研究員對我國合成生物學與細胞工廠技術產品發展提出了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布局、建立科學和高效的管理體系、培養具備跨學科研發創新和多領域綜合創業能力的人才隊伍等政策建議。

    373694_202303271427451.jpg

    報告人:香港浸會大學 蔡宗葦教授

    報告題目:環境新污染物鑒定分析與毒理學研究

    新污染物一般是指新近產生或發現的、人工合成或自然存在的化學物質或微生物,其環境中存在的濃度可引起已知或可疑的毒性作用與健康危害。目前,引起國際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類和微塑料。新污染物具有對環境危害嚴重、環境風險隱蔽、環境持久性強和環境來源廣泛的特點。環境新污染物種類繁多,組成復雜,需要加強對其分析鑒定和毒理學研究。高分辨質譜可對多種環境介質中的新污染物進行篩查鑒定,以實現其準確分析。其中PPD醌類污染物廣泛存在于多種環境介質,其含量水平與人類活動相關。而新PPD醌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氧化應激效應且可能具有廣泛的神經破壞性。新型污染物的毒理機制復雜,可能經歷生物/非生物轉化,從而加劇/減緩其毒性。

    373694_202303271428361.jpg

    報告人:復旦大學 陳建民教授

    報告題目:大氣二次氣溶膠形成機理高分辨質譜解析

    大氣氣體、顆粒物、云滴中含有豐富的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陳建民團隊通過氣溶膠飛行時間質譜揭示礦塵與生物氣溶膠對冰核(IC)形成的作用,ATOFMS解析冰晶中含礦塵占50%、生物氣溶膠33%。除此之外,陳建民團隊還作了海洋氣溶膠船載在線觀測氣溶膠的組成、云過程含氮有機物種的形成與轉化、大氣顆粒物中金屬絡合物的發現與毒性變化、氧化有機氣溶膠的時序分布等研究,并取得相關成果。陳建民表示大氣氣溶膠的研究對質譜穩定性、連續觀測提出了更高要求,PM2.5、O3協同防控國家重大需求新挑戰。

    373694_202303271429321.jpg

    報告人: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朱永官院士

    報告題目:質譜與光譜用于環境過程與機理解析

    質譜在環境/微生物分析中主要應用于抗生素、有機污染物、元素分析、微生物鑒定等領域。朱永官團隊研究了環境中砷形態轉化的生物化學,證明了ArsM和ArsS兩個基因參與了藍藻中砷糖和砷糖磷脂的合成。朱永官表示質譜和光譜在解析污染物或元素轉化過程及其分子機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將質譜、光譜技術和環境生物學結合起來可以為預測污染物 /元素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響提供強力有的證據。未來需要發展基于原位,甚至在線的質譜 /光譜等技術,解析新機理,評價新效應,提出污染防控/修復的新途徑。

    373694_202303271430101.jpg

    報告人: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

    報告題目:再論質譜分析面臨新時代需求的機遇與挑戰

    質譜學已經是一個發展成熟、具有活力和重大影響力的研究領域,未來質譜發展將以物理-化學-生命螺旋上升。陳洪淵院士分別從質譜構建函數、質譜應用領域概述和單細胞質譜介紹了質譜發展的前沿。并介紹了單細胞質譜成像方法和VUV質譜成像新進展。陳洪淵希望可以開創新型檢測技術,讓質譜技術為環境檢測把關。

    373694_202303271431471.jpg

    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張建主持閉幕式暨頒獎典禮

    373694_202303271432351.jpg

    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致辭

    陳洪淵向與會者的積極參與致以敬意,首屆中國環境質譜大會盛況空前,總計參會人數超過600人。陳洪淵表示,新青年應該有追趕使命的精神,勇于擔當的風貌,不斷為質譜技術的發展努力,成為新理論的提出者,關鍵技術的突破者。陳洪淵希望中國環境質譜大會成為大家交流的平臺,能夠增進廣大質譜科學工作者及質譜相關從業人員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中國質譜事業的發展和我國環境污染的防治。

    373694_202303271426281.jpg

    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宣布了2022年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優秀墻報獎,陳洪淵院士和吳永寧研究員為獲獎者頒發了獲獎證書。獲獎者如下:哈爾濱工業大學史可、北京軍事醫學研究院張夢瑤、鄭州大學羅沛如、南開大學陳歡、山東科技大學史可、北京師范大學郝赟、山東科技大學王雅琦、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張洪瑞、福州大學袁嘉豪、山東師范大學王為卿。

    373694_202303271433571.jpg

    優秀墻報獲獎者與陳洪淵院士和吳永寧研究員合影

    373694_202303271434411.jpg

    北京師范大學謝孟峽教授進行總結講話

    大會已經接近尾聲,首屆中國環境質譜大會盛況空前,總計參會人數超過600人,收到稿件200余篇。在9個領域的14個分會場中,共有170余個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其中包括大會報告12個,邀請報告91個,口頭報告70余個,墻報展示42個。會議還對10名學生頒發了優秀墻報獎。本次大會共有20個國內外質譜儀器及相關產品企業參會,他們通過現場展示和分會場報告、午餐會等形式,與各位專家學者深入交流,預期未來將能產生更多協作共贏的成果。謝孟峽相信首屆中國環境質譜大會是一個嶄新的開端,質譜技術也將會更深入地應用于環境科學研究中。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