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三羧酸循環的分析

    2022.6.09

    1.三羧酸循環是在有氧的條件下,在線粒體內進行的循環反應過程。

    三羧酸循環的產物有NADH+H、FADH2、ATP、CO2,這些產物對三羧酸循環的抑制效果不同。CO2經血循環至肺排出濃度降低,ATP快速消耗再生出ADP,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產物對三羧酸循環的抑制可以忽略不計。NADH、FADH2的受氫體主要是氧,因此在缺氧情況下NADH和FADH2無法將氫傳遞出去,致使NAD和FAD無法再生,三羧酸循環因此被抑制。這就是為什么三羧酸循環不消耗氧氣但卻只能在有氧條件下進行的原因。

    2.三羧酸循環是機體主要的產能途徑。

    每循環一周,1分子的乙酰輔酶A被氧化,三羧酸循環直接消耗的底物是乙酰基。循環中有兩次脫羧和四次脫氫反應,兩次脫羧反應生成兩分子CO2;四次脫氫反應,有三次由NAD接受共生成3分子NADH+H,有一次由FAD接受生成1分子FADH2。每個NADH+H經氧化磷酸化產生2.5個ATP共7.5個ATP,每個FADH2經氧化磷酸化產生1.5ATP共1.5個ATP,循環一周以此種方式可生成9分子ATP;加上一次底物磷酸化生成的GTP,三羧酸循環一周共可生成10分子ATP。

    3.三羧酸循環是單向反應體系。

    三羧酸循環中的檸檬酸合成酶、異檸檬酸脫氫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復合體是該代謝途徑的限速酶,所催化的是單向不可逆反應,所以三羧酸循環是不能逆轉的,這保證了線粒體供能系統的穩定性。

    4.三羧酸循環必須不斷補充中間產物。

    三羧酸循環的中間產物,從理論上講,可以循環不消耗,但是由于體內各代謝途徑的相互交匯和轉化,三羧酸循環的中間產物常移出循環而參與其它代謝途徑,如草酰乙酸可轉變為天冬氨酸而參與蛋白質合成,琥珀酰輔酶A可用于血紅素的合成,α-酮戊二酸可轉變為谷氨酸等。

    所以為了維持三羧酸循環中間產物的一定濃度,保證三羧酸循環的正常運轉,就必須補充消耗的中間產物,稱為回補反應。草酰乙酸的濃度,直接與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的速度有關,因此不斷補充草酰乙酸是使三羧酸循環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因而由丙酮酸形成草酰乙酸是最重要的回補反應。

    草酰乙酸可以脫羧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后者可以在肝臟和腎臟中逆糖酵解而生成葡萄糖或糖原,這就是非糖物質轉化為糖的途徑,稱為【糖異生】,因此,三羧酸循環中所有的中間產物都能異生成糖。注意,乙酰CoA是無法異生成糖的,為什么?

    5.三羧酸循環是三大營養物質徹底氧化的共同通路,是氧化釋放能量產生ATP最多的階段。糖、脂肪、蛋白質在體內氧化分解都將產生乙酰輔酶A,然后進入三羧酸循環進行降解,因此三羧酸循環是三大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的最終代謝通路。循環中脫下的四對氫,可進入呼吸鏈氧化磷酸化生成ATP,是體內ATP生成最多的反應階段。

    6.三羧酸循環是體內三大物質互變的樞紐

    三羧酸循環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謝聯系的樞紐。如葡萄糖氧化分解可生成乙酰CoA和NADPH+H,而乙酰CoA和NADPH+H可合成脂肪酸,進而合成脂肪;糖和甘油在體內代謝可生成α-酮戊二酸及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環的中間產物,這些中間產物可以轉變成為某些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又可通過脫氨基作用生成α-酮酸,再經糖異生的途徑生成糖或轉變成甘油,因此三羧酸循環不僅是三大營養物質分解代謝的最終共同途徑,而且也是它們互變的樞紐。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