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皮膚轉移病例分析
1 病歷摘要
患者70歲,2013年7月因腹脹就診于濱州醫 學院附屬醫院,行腹水細胞學檢查發現癌細胞,各 項檢查完善后考慮卵巢癌,行TP方案(紫杉醇 240mg+順鉑120mg)靜脈化療2周期,于2013-1006行全子宮+雙附件+大網膜+闌尾切除術+盆腹腔 轉移灶減瘤術,為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無肉眼 可見病灶殘余,術后病理證實為雙側卵巢漿液性 腺癌Ⅲ期。術后患者及家屬拒絕化療,自行口服 中藥治療(具體不詳),定期復查,于2014-09-10復 查時發現CA125(462.8U/L)較術前(14.87U/L)升 高,行CT檢查提示腹腔、腹膜及腹膜后淋巴結腫 大,肝右葉低密度灶。遂就診于蘇州大學附屬第 一醫院行TC(紫杉醇240mg+卡鉑600mg)方案靜 脈 化 療 10 周 期 。 化 療 結 束 后 CA125 仍 較 高 (928.3U/L),且出現臍部腫物,呈菜花樣,直徑約 4cm,繼而行臍部腫物切除術,術后病理為:浸潤性 低分化癌,符合卵巢漿液性腺癌累及。術后繼續 給予環磷酰胺800mg+表阿霉素90mg+順鉑90mg 全身靜脈化療2周期,異環磷酰胺+表柔比星(具體 劑量不詳)靜脈化療5周期,多西他賽+卡培他濱 (具體劑量不詳)靜脈化療1周期,第8次化療結束3d后(2016-08-10),腹壁皮膚出現腫物,質硬、色 紅,起初散在分布于左下腹壁皮膚, 3個月內迅速 增長布滿下腹部至腋中線以及大腿,表面有黃色 液體滲出,伴惡臭(見圖1)。為求進一步診治,患 者于2016-11-07就診于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取腹 壁腫物活檢送病理示:腹壁查見轉移低分化腺癌, 考慮為卵巢癌轉移(見圖2)。以“卵巢癌術后皮膚 轉移”收入婦科治療。
體檢及輔助檢查: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明 顯腫大,下腹部至腋中線及大腿上側布滿紅色質 硬腫物,表面凹凸不平,覆蓋灰白色膿苔,觸之易 出血。CA1251099U/L。盆、腹腔MRI示:卵巢癌 并肝臟、腹膜、腹膜后、胸腹壁肌肉及右側肋軟骨 多發轉移,下腹前壁及雙側股部皮膚、臀肌、盆壁 肌肉多發異常信號,考慮為轉移癌,膀胱及直腸轉 移不除外,盆腔及雙側腹股溝區多發腫大淋巴結。 診斷:卵巢癌多發轉移(皮膚轉移)。 治療:患者入院后請相關科室會診,燒傷整形 科建議保持創面清潔干燥,抗生素及營養支持。 放療科不建議行放療,化療科建議行吉西他濱單 藥化療,但患者曾有卡培他濱過敏史,改行培美曲 塞二鈉0.8g+卡鉑400mg靜脈化療1次。患者及家 屬拒絕繼續治療,于2017-03-14因肺部感染及惡 病質于當地醫院死亡。
2 討論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由于卵巢處于盆腔深部,病變早期難以發現, 60%~75%的卵巢癌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1]。卵巢 癌進展迅速,主要通過直接蔓延、腹腔種植及淋巴 發生轉移。血行轉移較少,其通常轉移至實質器 官,如肝、肺、骨等[2]。發生中樞神經系統、心包、皮 膚轉移者極少,其中皮膚轉移的發生率為1.9%~ 5.1%[3-4]。Krathen等[5]學者進行的一項Meta分析 顯示,689例因腫瘤發生皮膚轉移的患者,僅有 3.8%是由卵巢癌原發進展而來。 卵巢癌發生皮膚轉移的途徑包括直接蔓延、 淋巴轉移及手術時腫瘤細胞的種植。如轉移灶見 于切口處皮膚或鄰近組織,如臍周,則醫源性播散 可能性大[6]。本例患者曾先于臍部出現腫瘤,考慮 醫源性播散的可能性大。卵巢腫瘤的組織學類型 對皮膚轉移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其中漿液性乳 頭狀腺癌發生皮膚轉移相對較多,而該患者術后 病理亦證實為漿液性腺癌。皮膚的轉移灶通常為 散在的皮膚和(或)皮下的丘疹、斑丘疹和結節,也 可表現為皮炎樣、皮膚蜂窩織炎樣、菜花樣、皰疹 樣和皮膚穿孔樣等形態[7]。該患者起初皮膚轉移 病灶表現為散在的斑丘疹及小結節, 3個月內迅速 發展為廣泛菜花樣腫物。因此,卵巢癌的患者若 無其他明顯誘因出現皮膚小結節或皮炎樣皮膚改 變,需考慮到皮膚轉移的可能性。
皮膚轉移灶多局限于下腹部皮膚,且通常在 原手術切口瘢痕處[8],也有發生在腿部、胸部、乳 房、甚至是頭部皮膚的病例[9-10]。該患者除下腹部 廣泛病灶外,大腿部亦存在皮膚轉移病灶。有報 道顯示,通常從診斷卵巢癌到發生皮膚轉移的間 隔時間為42~44個月[9,11],也有研究提示發生皮膚 轉移的時間中位數為31.9個月(4~77個月) [4]。本 例從診斷卵巢癌到發生皮膚轉移的時間約為35個 月。 卵巢癌發生皮膚轉移的患者預后差,發生皮 膚轉移后的生存期通常為3~18個月,平均約6個 月[12]。Abbas等[7]報道的病例診斷為皮膚轉移的存 活時間約為4個月。Charalampidis等[13]報道了2例 皮膚轉移的患者,第1例患者存活時間約為1年, 第2例患者發生皮膚轉移后2年仍存活,本病例患 者發生皮膚轉移約7個月后死亡。關于卵巢癌皮 膚轉移患者的治療,目前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案,盡 管手術技能不斷提高、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比 例不斷增加、新的化療藥物以及各種不同方案的 配伍和組合的嘗試,但對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 存率無根本的改善[14]。其治療主要依賴于患者的 一般情況、主觀癥狀和病變的客觀體征。一些研 究已經提出治療局部轉移病灶的方法,如手術切 除、電凝以及紅外線光療法等。對于局部皮膚的 轉移病灶,手術有幫助。然而,皮膚轉移一般發生 于卵巢癌晚期,通常合并有腹腔內其他部位的轉 移,對于這種廣泛轉移的患者可先行姑息性化療, 但這類患者通常已經進行了幾種化療方案的治 療,這意味著其已對化療藥物產生了耐藥性[15]。但這種化療的價值主要在于對臨床上估計難以進 行理想的腫瘤細胞減滅術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能 有效提高滿意腫瘤細胞減滅率,降低手術并發 癥[16]。對于復發性卵巢癌患者,判定再次手術是 否能延長其存活時間至關重要,而不僅僅是單純 的繼續化療。Cormio等[8]的研究表明,與只接受化 療的患者相比,手術切除皮膚轉移病灶后再行化 療的患者平均存活時間更長。一項針對復發性卵 巢癌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完 全切除病灶者生存期長于有殘留病灶者(45.2個月 vs.19.7個月),只有完全切除病灶的二次腫瘤細胞 減滅術才對復發性卵巢癌患者有益[17]。本例患者 皮膚轉移病灶廣泛,且已發生出血、化膿,手術切 除目前不適用,化療對其癥狀及體征的改善亦有限,可進行對癥支持、姑息性治療,盡量改善患者 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