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展!長壽哺乳動物體內存在抗腫瘤機制
在適應性輻射過程中,哺乳動物的壽命演化出較高的多樣性,包括從最長壽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壽命長達200余年的弓頭鯨。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動物類群如裸鼴鼠、弓頭鯨、大象和蝙蝠等,展現出長壽命、抗腫瘤的特點,成為研究動物抗衰老機制的模型。在這些長壽動物中,裸鼴鼠、大象和蝙蝠等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抗腫瘤能力,而這些物種間是否存在一定的抗腫瘤表型趨同尚不清楚。
近期,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周旭明團隊對多個長壽哺乳動物如大象、蝙蝠、裸鼴鼠等,開展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探究長壽哺乳動物抗腫瘤的機制。研究發現,部分與癌癥發生相關基因在亞洲象和非洲象中受到正選擇作用。在亞洲象、非洲象、裸鼴鼠和馬鐵菊頭蝠等長壽命哺乳動物基因組中,正選擇基因顯著地富集于癌癥、DNA 損傷修復等相關的通路。
該研究通過腫瘤細胞遷移實驗發現,亞洲象和非洲象CDR2L基因的正選擇位點可以增強相關基因抑制腫瘤細胞遷移的效應。此外,研究對亞洲象、非洲象、馬鐵菊頭蝠和裸鼴鼠四種長壽哺乳動物作為前景枝中檢測到的ALDH6A1基因的特有氨基酸替代進行功能驗證發現,長壽哺乳動物ALDH6A1基因的受選擇位點對腫瘤細胞遷移具有抑制作用,且不同長壽哺乳動物ALDH6A1的氨基酸替代對腫瘤細胞遷移抑制水平存在效能上的差異。
相關研究成果以Chromosome-level Asian elephant genome assembly and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long-lived mammals reveal the common substitutions for cancer resistance為題,發表在《細胞衰老》(Aging Cell)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
項目成果
-
技術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