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譜沙龍第六期活動報道
2008年3月30日下午,質譜沙龍第六期活動在北京第二炮兵總醫院制劑樓舉行。這個系列活動已經舉辦了五期,由二炮總醫院、北京師范大學質譜中心和AB公司共同發起和組織,由AB公司贊助,以專題報告和討論為主,參與者均為從事液質聯用工作的一線實驗人員,互相交流儀器使用和應用方法的經驗和心得。此次到會者分別來自二炮總醫院、北京師范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西苑醫院、朝陽醫院、北大醫學院、北醫三院、空軍總醫院、北京益科生公司、SGS北京公司、AB公司等。分析測試百科網參加了該次活動。
質譜沙龍第六期現場
口水看病有望實現?——唾液的蛋白質組學
來自應用生物系統AB公司的市場開拓專員 李丹博士,作了題為《唾液的蛋白質組學》的報告,并在報告中分享了很多日常進行科學研究的經驗感受。
首先,李丹 博士引用了發表在北青報上的一篇報道《蛋白質組圖已繪出,唾液測試必將取代抽血化驗》,引起在場各位的濃厚興趣,因為在場有多位來自于醫院的質譜用戶,他們診斷檢測和常規監測樣本,都來源于血液取樣。李丹博士首先介紹了這一研究的大概內容。美國牙醫學會和美國衛生部資助了三個研究小組:第一組:美國Scripps研究所及羅切斯特大學;第二組:南加州大學;第三組:加州大學圣弗朗西斯科分校。三家分別利用已有的蛋白質組學平臺開展唾液蛋白質組學研究,探索用唾液采樣、蛋白質組學分析,找到生物標記物,從而開展疾病臨床診斷的新方法。
研究員采集了23名健康男性和女性的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分泌的唾液。三家利用不用的前處理路線和質譜平臺技術開展研究。比如第一組采用了較多步驟的前處理技術,利用LCQ、LTQ、LTQ Orbitrap質譜平臺和SEQUEST檢索平臺;第二組、第三組采用了較簡易的前處理方式,用Qstar和4800 TOF/TOF質譜分析和MASCOT檢索平臺。他們共鑒定出1,116種蛋白質。研究人員把這些蛋白質與血液、眼淚中含有的蛋白質對比后發現,唾液含有的某些蛋白質與血液中影響老年癡呆癥、乳腺癌和糖尿病等的蛋白質相匹配。羅切斯特大學醫藥中心研究員弗雷德?黑根說,唾液中20%的蛋白質與血液所含蛋白質相同,“這里面有許多(蛋白質)可以用作臨床疾病診斷”。研究人員認為,此次試驗得到的唾液蛋白質數量已足以制成基本的唾液蛋白質組圖,用作健康人和病患的對比。
李丹博士特別引用了一個對臨床診斷特別有幫助的例子,比如測定女性唾液中的c-erbB-2或HER2/neu的腫瘤標記物,來開展乳腺癌診斷。如果唾液中腫瘤標記物的含量升高,則強烈提示可能有乳腺癌。研究人員分離了可溶性唾液形式的HER2/neu蛋白,并分析了125個乳腺癌患者、乳房良性腫瘤和健康對照者唾液中的HER2/neu水平,結果發現87%的乳腺癌患者HER2/neu水平升高。此項研究標明,唾液診斷由于非常簡便,因此是以后的一個趨勢,其前景非常可觀。唾液看病不僅方便,而且價格也不貴。在乳腺癌檢測手段上,唾液測試有望最終取代讓人不舒服且價格昂貴的乳房X射線檢測。
李丹博士現場報告
針對大家的踴躍提問,李丹博士還向大家簡要介紹了蛋白質組學的兩種研究策略:“bottom-up”策略和“top-down”策略。以上研究和目前現行的各種實際體系的研究成果,大多基于Bottom-Up策略,但許多研究者在力圖開發新的研究技術Top-down策略。
在上述的研究成果中,第一組由于前處理比較細致,所以總的研究成果是相對最好的。該實例表明了前處理工作在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原始文獻的來源為:The Proteomes of Human Parotid and Submandibular/Sublingual Gland Salivas Collected as the Ductal Secretions,Proteome Res., March 25, 2008
下載報告:
相關鏈接
蛋白質組圖已繪出,唾液測試必將取代抽血化驗
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群組
唾液的八大功能
?
原人參二醇臨床前藥代動力學試驗研究報告
來自第二炮兵總醫院藥劑科的李鵬飛老師作了《原人參二醇臨床前藥代動力學試驗研究》,首先介紹了研究背景,然后從吸收動力學、組織分布、血漿蛋白結合率、排泄和代謝幾個方面介紹了原料藥的體內研究,最后介紹膠囊的體內研究。
這是一個嚴格按照標準程序做的實驗流程,在場的多位聽眾,尤其是來自醫院的用戶都比較了解。但在討論中,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議題,擷取如下:
(1)?李老師在質譜實驗中應用了“套打法”(原吉林大學博士 王英武在博士期間發明的方法),大大節省了實驗的時間。這種方法開展的前提是液相等度實驗,通過對液相尤其是自動進樣器的設置,以及質譜采集的相關設置,可以把每次出峰時間控制在2分鐘之內,同時仍獲得滿意的藥動實驗效果。
下載報告:
自動進樣器套打法說明
(2)?聽眾中有人提問,李老師是否在實驗中比較過液相DAD檢測器和質譜的效果。經過大家的討論,大多認為液質聯用做藥動實驗,主要是利用質譜高靈敏度,因此對于樣品取樣少的優點。所以,在藥動實驗中,如果對于靈敏度要求不高,就用液相色譜做,因為在較高濃度區,是HPLC的擅長;而對于靈敏度要求高的項目,用液質聯用做,這時往往液相DAD根本就檢測不到。這兩者并不需要比較,因為有各自擅長的濃度區間和項目要求。
(3)?看到李老師演示的“漂亮”的質譜圖,聽眾中也有人問到質譜圖的處理問題。李簡要介紹了如何從AB質譜中將原始質譜圖數據“導出”,到ppt中進行處理的方法,并歡迎大家討論。
下載:
從Analyst中導出圖到ppt
新藥研究開發的程序
來自北大醫學院藥劑科的許俊羽老師為到場的專家學者詳細地講解了《藥品研究開發的程序》。藥品開發主要包括:發現苗頭化合物,非臨床研究,申請臨床研究,Ⅰ期臨床實驗,Ⅱ期臨床實驗(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Ⅲ期臨床研究(治療作用確證階段),獲得上市許可,Ⅳ期臨床實驗(新藥上市后研究)幾個步驟。這個報告對于大家按照GLP和GCP規范,開展試驗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可提高大家對于流程和規范的重視,使大家少走彎路。許俊羽老師所在的醫院,每年可以做十余例類似的項目,在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下載:
藥物臨床試驗與GCP
用先進分析技術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二炮醫院活體移植成功案例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十套《科技之光》節目為二炮醫院專門做了一期關于肝臟活體移植的報道。在此次沙龍活動中,到會的專家學者一起重溫了該例成功的手術前后的整個過程。該例手術是外科醫生和藥劑科通力合作的成功代表作。從早期診斷時,藥劑科就為確定病人的代謝類型立下了汗馬功勞,制定了良好的給藥方案。在術后消除排異反應的用藥中,藥劑科又利用液質聯用技術,成功地、實時監測血藥濃度,為合理用藥提供了決策依據。這個病例向大家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晚年喪妻不久、肝功能衰竭的病人不但手術成功,而且兩周后順利出院,至今生活美滿,直至找到了生活的另一半。在此,我們由衷地向白衣天使們致敬,也向為白衣天使們提供決策依據的二炮藥劑科的分析工作者致敬!是他們,使生命垂危的病人們獲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