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乳糜性腹水病例分析
乳糜性腹水發病率低,臨床上少見,肝硬化為其主要病因。典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乳糜性腹水患者較易發現,而非典型患者易漏診、誤診,應引起重視。此類患者腹水難治療,有時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病死率高。
病例
患者男性,44歲,因“腹脹、尿少、雙下肢水腫2個月,乏力半個月”于2014年1月17日入院。
現病史 患者2個月前因“咳嗽”應用抗感染藥物后出現腹脹、尿少及雙下肢水腫,尿色不黃,無乏力、納差、厭油,未重視,后腹脹、尿少加重。20天前就診于私人診所,間斷補充白蛋白并進行利尿治療,腹脹有所減輕,尿量時多時少。自測腹圍增大轉來本院。查體:體溫36.7 ℃,脈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20/90 mmHg。皮膚鞏膜無黃染。未見肝掌及蜘蛛痣,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右下肺未聞及呼吸音,心律規整,心率96次/分。腹膨隆,腹壁張力大,可見腹壁靜脈曲張,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陽性。雙下肢輕度水腫。輔助檢查:無。
入院后診療經過 根據:患者中年男性,病史2月余。主要表現為:腹脹、尿少、雙下肢水腫。查體:皮膚鞏膜無黃染。未見肝掌及蜘蛛痣。左下肺呼吸音低,右下肺未聞及呼吸音。腹膨隆,腹壁張力大,可見腹壁靜脈曲張,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陽性。雙下肢輕度水腫。入院后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標志物為HBsAg(+)、抗-HBe(+)、抗-HBc(+)。肝功能示酶學指標及膽紅素輕度增高,白蛋白低于正常,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上腹部MRI回報:肝硬化,門脈高壓,巨脾,腹水;故診斷: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明確。患者入院前即發現尿液顏色為淡紅色,入院后多次檢查發現尿中有大量紅細胞且畸形紅細胞占一半以上,雙腎彩色超聲提示皮質回聲增強,懷疑腎功能損害,乙型肝炎相關性腎病可能性大,但患者本人拒絕腎組織活檢明確病變性質。患者入院后檢查血鉀1.7 mmol/L,血鈉129 mmol/L,血氯75 mmol/L,血鈣1.97 mmol/L。給予診斷:電解質紊亂。
入院后給予保肝、補充白蛋白、防治感染、利尿及對癥治療。因查HBV DNA含量為5.1 × 106拷貝/ml,故加用恩替卡韋進行抗病毒治療,并給予金水寶治療腎病。初始階段患者尿量明顯增多,每日尿量2500~2700 ml,體重下降1 kg/d,腹脹減輕,乏力消失。但半個月后患者在使用原有利尿劑情況下尿量明顯減少,每日1300~1400 ml,與入量平衡,腹水不再消退。檢查仍可見大量腹水。故對患者行腹腔穿刺術以明確腹水性質,結果發現腹水渾濁,黏稠度高,Rivalta試驗+++,故不能除外腹水感染,先后加入頭孢克肟口服或頭孢他啶靜脈注射抗感染。經上述處理后初期有效,但后期尿量時多時少,基本除外感染,經檢查發現腹水甘油三酯為3.26 mmol/L,靜置后分層,外觀呈桃汁樣,考慮肝炎肝硬化,乳糜性腹水診斷明確,給予低脂飲食及奧曲肽(善寧)皮下注射每8小時1次,并繼續給予利尿及間斷補充血漿治療,間斷行腹腔穿刺術放腹水。經上述處理后患者尿量顯著增多,腹脹顯著減輕,右下肺呼吸音稍低。腹平坦,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臟未觸及,脾肋下3 cm可觸及,質韌,腹水征可疑。雙下肢無水腫。患者病情穩定,無乏力、腹脹,腹水絕大部分消退,復查肝功能除白蛋白外基本正常,腎功能好轉,尿常規好轉,故準予患者回家休養。
既往史、個人史及家族史 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接觸史,否認肝炎家族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輔助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標志物:HBsAg(+)、抗-HBe(+)、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體(-);肝功能:ALT 36 IU/L,AST 53 IU/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 30.7/26.6,TBil 46.30 μmol/L,DBil 13.37 μmol/L,γ-GT 30 U/L,AKP 113 U/L,TBA28.4 μmol/L;PT 14.9秒,PTA 55.9%。
討論
乳糜性腹水是指腹腔中富含乳糜微粒的乳白色液體,肝硬化乳糜腹水在臨床上并不多見,其發病機制可能為:①肝硬化后肝靜脈回流不暢,肝竇壓力增加,肝淋巴液生成過多,超出胸導管引流能力,淋巴液漏出;②肝硬化結節壓迫胸導管致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管擴張、破裂。該例患者上腹部MRI顯示肝臟明顯縮小、變形,門脈高壓,巨脾,腹水,存在致乳糜性腹水的基礎病變。
本患者腹水渾濁,外觀呈桃汁樣,多次化驗甘油三酯最高可達3.26 mmol/L,蛋白在19.3~21.9 g/L,細胞數在0.1×106~0.34×106 /L,Rivalta試驗(++~+++),淋巴細胞在80%~90%,腹水培養多次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符合乳糜性腹水的診斷。
目前乳糜性腹水常規治療包括:①對原發病的治療:限鈉、限水、低脂高蛋白、低中鏈甘油三酯(MCT)飲食,放腹水加輸注白蛋白;②預防感染,必要時行全胃腸外營養(TPN)。以上常規療法存在效果差、費時長、易致營養不良等不足。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尚有自身腹水濃縮回輸、腹腔鏡、剖腹探查、腹膜靜脈分術、TIPS、大隱靜脈倒轉分流術、肝臟移植等治療措施。
回顧本患者的治療過程,初期因未明確為乳糜性腹水,臨床上給予保肝、抗病毒、補充蛋白、利尿、防治感染等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改善,但不能完全緩解。后因明確為乳糜性腹水,給予低脂、低鹽飲食,并加用奧曲肽(善寧)治療,2周后腹水顯著消退,乳糜試驗轉陰,效果顯著。
奧曲肽可降低門靜脈壓力,使淋巴液的產生減少,同時作用于腸系膜和腸道的生長抑素受體,抑制胃、腸、胰腺等內分泌系統的肽及生長激素的分泌,其治療肝硬化乳糜性腹水不良反應小、操作性強。有多篇報道曾證實奧曲肽在肝硬化乳糜性腹水中的治療效果。
對于難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需警惕出現乳糜性腹水的可能,應常規進行乳糜試驗檢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奧曲肽可有效消退腹水,值得臨床應用。